• 25阅读
  • 0回复

全面安排、积极发展小商品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1-09
第1版()
专栏:社论

全面安排、积极发展小商品生产
小商品在整个社会商品流转总额中,大约占30%—40%,这个比例足以说明小商品和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有多么密切的关系。近两年来,小商品生产有了很大增长,但是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乡人民公社日益巩固,生产和生活集体化程度大有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广大人民对小商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表现在数量、质量和品种上都十分突出。从数量上看,例如过去用量不多的大锅、大笼屉、大淘米箩等比较大型的炊事用具和各种儿童玩具,在公共食堂和托儿所普遍建立以后,需要量空前地增长了;由于就业人口大大增加,许多职工为了节省上下班吃饭时间,带饭到工作场所去吃,因而迫切需要大量的饭盒;广大家庭妇女参加生产以后,没有时间纳鞋底,市场对商品鞋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像门锁这类小商品,过去市场销量是不多的,但是今天的情况却大大改变了:因为过去是“人看门”,现在许多家庭成员都参加生产,要靠“锁看门”了,因而市场对门锁的需要量也有了急剧的增长。至于广大城乡人民对各种文化、体育、卫生用具和各种家用杂具的需要量,也从来没有像现在增长得那样多、那样快。
由于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提高,消费资料需要的方面扩大了。现在他们不仅购买小商品的数量多,而且希望在花色、品种上有更多选择的余地。不仅需要一般的大路货,而且对比较高级的、精致的产品的购买力也增加了。只要我们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就会发现这种变化是普遍存在的。这说明了我国人民的生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跃进,确实是改善了,是一种兴旺繁荣的景象。这种新情况也说明了,经济部门抓好小商品生产和市场供应,不仅对全面完成国家商品流转计划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进一步活跃和繁荣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着党和政府对广大群众生活的不断关怀。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把它列在经济工作的重要地位上来,让市场小商品货源更加充裕起来,尽可能好地适当满足广大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这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当前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开辟小商品的货源。过去许多地方所需要的小商品由于需要不是很多,大都是依靠外地调拨的,特别是依靠上海、天津等大工业城市,以及传统产地调来,如温州的雨伞、凉席,杭州张小泉的剪刀等等。从一个地区来说,为了满足当地市场需要,力争多从外地调进一些货物是必要的,但是从当前人民对小商品的需要大量增长的情况来看,单纯依靠外援是很难满足的;因此,每一个地区都应当采取自力更生的方针,把地方的各种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小商品,这是大大增加小商品货源的最可靠的办法。
各地自己动手发展小商品,主要依靠什么力量呢?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依靠城市人民公社社办工业的力量是最合适、最恰当的。城市社办工业本身具备着发展小商品生产的许多有利条件,它可以充分利用大工业的下脚废料,大搞综合利用,同时小商品一般用料较少,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技术容易掌握,这些条件十分适合于社办工业。而且,社办工业把更多的小商品生产任务担负起来,就可以使大工业腾出手来,更快地发展“高大精尖”产品的生产。因此,城市社办工业应当把发展日用小商品和修理服务业务,作为自己的一项中心任务。
生产小商品,从设备、技术等方面来说,虽然较之生产“高大精尖”的产品要容易得多,但是,切不可以认为这是一件简单易行的工作。小商品包罗万象,品种繁多,要做到数量、质量、品种都能切合实际需要,一定要做许多切实、细致的工作,要加强党对小商品生产的领导。加强领导的关键在于对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进行切实的、全面的规划和安排。只要领导抓得紧,安排得当,小商品生产就可以很快地大幅度上升,如果领导方面稍有放松,安排不够全面或者没有落实,某些品种就有可能被挤掉。可是,切实的、全面的安排,必须建立在熟悉广大人民对小商品需求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要从原材料、设备和群众需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且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真正做到对人民的需求深知深解,脚踏实地地为人民服务,这是发展小商品生产最重要的一环。提倡自己动手发展小商品生产,当然也不是要求一下就能样样满足。正确的做法是从实际出发,先抓当地有原料,有需要,而又比较容易生产的产品,先易后难,先粗后精,逐步提高,逐步发展。在组织小商品的生产中,对于一些传统的名牌产品,也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重点安排,并且要十分注意保持这些传统产品的特色,增加生产,提高质量,并且积极试制新的产品,进一步适应人民的需要。
有了全面安排,发展小商品的生产就有了基本的保证,但是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根据各地经验,迅速建立一批小商品生产的专业队伍,这是保证小商品稳定发展的有效措施。不少地区根据社会需要和生产技术条件,在企业之间,对产品进行适当调整和分工,实行了“五定”的方法,即定点(工厂、车间),定人员,定设备,定任务(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定供销关系(原材料由谁供应,产品由谁收购)。实行这个方法的好处很多:它既便于工商部门的密切协作,便于发挥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便于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增加花色品种。
为了积极地发展小商品生产,我们还要尽可能地把小商品的供、产、销自下而上地逐级综合平衡,逐步纳入国家计划。做好这项工作,小商品生产的发展就更有保证。
做好一切工作的最重要的一条是政治挂帅。发展小商品生产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就要看对这项经济工作的政治意义是不是有了透彻的了解。我们不管是做什么工作,其目的无非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眼前利益或长远利益)。小商品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经常做好这项工作,人们生活得更方便,反过来,又必然会对促进生产起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就不能从小商品和大商品的产值比较中,来确定生产小商品的意义,认为生产小商品产值低不如生产大商品合算,这种经营思想显然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是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不论是生产大商品还是生产小商品都是人民需要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因而都是光荣的。决不要弃小就大,见异思迁。我们应当多多鼓励作雨伞的、作凉席的、作剪刀的、作发卡的、作奶嘴的、作子母扣的、修鞋的、补锅的等等百行百业的职工,安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这是一项和人民群众关系十分密切的光荣的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个不可少的部分。
现在正是城乡市场的旺季,各地都要切实抓好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小商品生产战线上的广大职工,要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鼓足干劲,努力增加小商品的生产,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地增加花色品种,做到大路货既多且好,名牌货万紫千红,为城乡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小商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