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改善田间运输 节约劳动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12-08
第4版()
专栏:

改善田间运输 节约劳动力
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 丘先忠
李富春同志在“高举总路线红旗继续前进”的文章中指出:“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生产的主要关键,是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充实农业生产战线,首先是粮食生产战线。”从一切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战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迫切的政治任务。
交通运输战线上,短途运输占用的劳动力最多。短途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田间运输如何节约劳动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田间运输在农业活动的大小环节都起着作用,从耕作、播种、施肥到收获,直至入仓、消费,环环不离运输。目前,农业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许多地区田间运输仍沿用几千年来的人背肩挑的古老方式,占用了大量劳动力。
最近,我们在梁平县柏家、和林和燎原三个公社调查了田间运输问题,摸索田间运输占用劳动力的情况和节约办法。
这三个公社一个在山区,一个在丘陵,一个在平原。山区的柏家公社,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广人稀,田地分散,交通很不便利。全社田间运输占用的劳动工日约为三十万个,占农业总劳动力的32.5%;食堂和饲养场的燃料,饲料运输工日约为五千零四十四个,占总劳动力的0.5%;社内调进调出的粮食、土特产品、建筑材料、农药、农肥和生活用品,集运到公路沿线,约需要六万六千工日,占总劳动力的6.4%。
丘陵区的和林公社有坡地、梯田,有部分平坝和高山。全公社除三个区队可以部分利用公路,用车子运输外,绝大部分都靠人背肩挑,全年短途运输占劳动工日的47.35%。
平原区的燎原公社,自然条件较好,平坝占70%,丘陵占25%,山地占5%,现有公路四条,九点六公里,大车路十一条,九点八公里,土车路二条,零点六公里。除公路外,大车路和土车路由于质量不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田间运输仍多用人背肩挑。这个公社的农业作物、经济作物和社办工业的产量比丘陵、山区增长更大。因此,货物集运和田间运输占农业劳动工日的48.47%。
这三个公社自然条件虽然不同,但是田间运输占用的劳动力都相当多。改善田间交通运输条件,就可以腾出大量劳动力,充实田间生产的力量。
为了改变田间落后的交通运输面貌,大量节约劳动力,这三个公社本着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先干线后支线、先重点后一般的方针,规划了田间运输道路网。规划的原则是从现实出发,尽快发挥作用,同时避免过多地占用土地。田间道路网除机耕地区以外,都充分利用原来的基础和现有条件,多修大车路、架车路、独轮车路;适应山区坡度大、居高临下的特点,修建梭槽、架空索道;利用水堰沟渠,通行船只。柏家公社规划了大车路、架车路、独轮车路八十条,九十三公里,架空索道五十条,二千五百米,造车八百辆。燎原公社是机耕重点地区,规划了机耕路六点七五公里,大车路四十八公里,土车路一百一十三公里,造车四千三百五十九部,索道七千七百五十米;规划实现后,平均每平方公里将有各种道路四点四一公里,每一百人有车路十八点八八公里,每十五点六人有一辆车。
这些道路建成以后,将形成通管理区、通生产队、通加工点、通饲养场、通田间、通晒坝、通厂矿、通场镇的田间短途运输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用车运代替人背肩挑,柏家公社运输劳动力全年可节约二十万工日;和林公社将有80%的运输劳动力从人背肩挑中解放出来,运输劳动力可由占总劳动力的47.35%下降为28.41%;燎原公社运输劳动力可由占总劳动力的48.47%下降到19.38%,共节约二十八万劳动工日。如果全省所有田间都实现运输车子化,所节约的劳动力,可以多种许多万亩田,增产许多粮食。
田间运输是农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农业的发展,使道路网很好地服务于农业,并促进运输事业的发展,完成不断增长的运输任务。根据柏家、和林和燎原三个公社发展田间运输事业的经验,应当采取以下几项作法:
第一,加强领导,全面安排。由于修路造车任务大,农事活动又十分繁重,如何在保证农业高产的前提下,建立田间运输网呢?首先,公社党委要加强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广泛宣传办好田间运输的重大作用,为发展田间运输打下思想基础。这三个公社组织群众进行了反复对比,算节约劳力账和农业增产账,账愈算愈明,群众积极拥护。在这个基础上,公社对大办运输的劳动力、劳动时间作了全面安排,见缝插针,分期分批,逐步实现规划。先搞好管理区通公社的担负大宗粮食调运和生产资料运输的道路,然后搞通仓库、食堂和田间,担负燃料、肥料和收获物入仓等运输的道路,保证生产、修路两不误。
第二,分段包干,限期完成。根据道路网规划,生产队通食堂、仓库和田间的道路,以及通管理区的道路,由生产队按照公社规定的时间和标准,自行修建。管理区通公社和管理区通管理区之间的道路,原则上由管理区负责组织修建本境内的路段。如果一条路线跨越几个管理区,则由公社根据路线长短,工程难易,劳力多寡,统一安排。
第三,为了加快工程进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修建任务不误农时,必须大搞群众运动。和林公社采取大忙小修,小忙大修等办法;柏家公社还发动机关干部和学校师生参加义务劳动。同时,修好一段,通车一段,及时支援了农业生产。
第四,就地取材,综合利用。修路的同时,必须大抓造车,大量推广进步的、优良的车型。畜力车、轨道车、鸡公车、独轮车等,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自力更生解决。农村水利建设几年来有很大发展,综合利用沟渠塘堰,通航木船,效果也很好。
(原载《四川日报》,本报有删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