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变粗管为精管 要低产变高产 杨坊公社干部群众共商田间管理大计 信丰县各公社重视老农生产经验管好越冬作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1-04
第3版()
专栏:

变粗管为精管 要低产变高产
杨坊公社干部群众共商田间管理大计
信丰县各公社重视老农生产经验管好越冬作物
本报讯 地处偏僻山区、冬作物产量历来较低的江西德安县杨坊公社,发动大队、小队干部和群众一道商量田间管理大计,改变以往冬种作物田间管理粗放的情况。
杨坊公社劳力较少,每个劳力负担耕地十一亩三分多。自然条件也差,土壤碱性重,多冷浸田,对作物生长不利。因此,历史上对冬作物一贯耕作粗放,产量很低。近几年来虽有所改变,但不够彻底。
1960年,在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鼓舞下,杨坊公社党委决心领导群众变粗管为精管,变低产为高产。公社党委书记首先分别深入各大队,协助大队干部召开老农座谈会。在座谈中主要了解本地区土质情况和1960年冬种特点,然后制订如何管理的具体措施。大泉大队老社员萧德柱着重分析了当地土质特点,一是碱性重,二是冷浸多,三是下雨容易渍水。按照这些特点,六十来岁的萧德镇提出:要多积猪牛粪,多割茅草沤肥,这样就可改变碱性土壤。要及时间苗,间苗后,马上锄草,紧接着追肥。他认为采取这些措施。就不会因间苗松动了作物的根,而影响生长。根据座谈会的意见,各大队都订出冬作物田间管理的初步方案。
随后,各大队支部又把老农座谈会上提出的冬作物田间管理初步方案,交给各小队由社员来讨论,进一步结合本小队的具体情况,添补具体措施。公社党委副书记杨世禧同垦殖场(相当一个大队)支部书记銮裕忠召开老农座谈会,提出所有冬作物今冬明春再施上一次肥,其中三类苗再施上二至三次肥,一般作物锄二次草,三类苗锄三次草;普遍盖上茅草,开好排水沟。杨坊小队社员讨论后觉得这样还不具体,又添补了许多新措施。大家决定把一百五十亩冬作物按现在生长情况划作三类,按不同作物定出不同管理措施,全小队集中了二十六个劳力划为七个组分片包干,使田间管理落实到组到人。
现在杨坊公社共有四百五十二名劳力投入冬作物田间管理,占总劳力65%。到最近止,全公社二千三百三十七亩冬作物,已锄一次草和追一次肥的占55%,三麦每亩追下人粪三至四担或猪牛粪五至六担,豆类每亩施了三百五十多斤地灰。一千三百九十亩油菜也有二百亩锄了一次草和追了一次肥,并有三百七十多亩补了一次苗。
本报讯 江西信丰县各人民公社,重视老农的生产经验,因地制宜管好冬季作物。
各公社(场)成立了老农参谋室,生产大队成立了老农参谋组,生产队成立老农参谋小组,做到层层有组织,处处有参谋,从多方面听取老农的意见。大阿公社金星大队老农郭本在冬季作物田间管理方面,先后提出了十二条意见,促使全大队冬田管理跃居全社上游。新田公社花历大队听取了老农的意见,多追速效肥,开沟排水,并实行了专人管理,固定报酬,冬作物生长很好。到12月中旬止,全县十七万亩蔬菜、小麦和豆类已有70%进行了一次追肥,油菜、绿肥也大部分进行了间苗补苗和追肥,质量大大超过往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