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泾惠渠灌区总结推广群众浇地经验 为适时播种晚秋准备底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6-03
第2版()
专栏:

泾惠渠灌区总结推广群众浇地经验
为适时播种晚秋准备底墒
本报西安2日电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的广大群众,根据当地历年夏播时期多旱、渠水流量减少等特点,展开麦收前“未割先灌,备墒待种”的活动,保证适时种好晚秋。
泾惠渠灌区是陕西省粮棉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夏播晚秋面积占夏田收获面积的90%以上,晚秋播种任务又要在6月下旬完成。从小麦收割后到种完晚秋只有半月时间,既要浇晚秋播前水,又要浇棉花现蕾水,需水量和用水时间集中。多年来这个时期渠水流量,比秋季降低50%左右。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今年继续推广了当地农民创造的“未割先灌、备墒待种”的方法,浇播前水。根据当地经验,这一方法的主要好处:可以使晚秋早种早收、避免秋霜危害;可以解决秋田晚熟和回茬小麦要适时早播的矛盾,有利下季小麦增产;麦收前浇一部分地,可以提早种一部分晚秋,使秋苗发育有迟有早,管理有先有后,劳力紧张情况可适当缓和。
从4月下旬以来,泾惠渠灌区的三原、临潼两县的十一个公社对这一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发动群众开展了水利工程配套等准备工作。截至5月中旬,全灌区已整修、加固了十五条干渠和四百多条斗渠,检修好闸门、涵洞等建筑物二百八十五处。从5月20日起,“未割先灌、备墒待种”的活动已全面展开。灌溉中,各地均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了浇地专业组,由生产大队统一安排调水。石桥公社各生产队组织起四十二个浇地专业组,抽出三百多名劳力,两天内就浇了一千五百一十多亩地。为了加快浇地速度,各生产队还分别制订和修改了浇地定额管理,贯彻了多劳多得的政策。石桥公社何村生产大队各生产队,分别采取按面积、按水量、按地形、按时间(白天和晚间),分别记工的办法,大大调动了社员们的积极性,两天浇地三百多亩。
目前,许多生产队在灌过水、收割了大麦的地里,开始翻地播种玉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