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走路时间缩短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08-04
第2版()
专栏:上海通讯

走路时间缩短以后
本报记者 周永康
张师傅的决心
老木工张寿桃最近每天上班,比过去来得早了。有些人还没有来,他已经在车间里东摸摸,西看看,把大家要用的材料、工具都给准备好,让别人一上班就能干活。
张寿桃是上海第二机床厂木工间的生产小组长,一个有着十七年工龄的老工人,平时工作一直比较认真。但是为什么今天他以更大的热情对待工作呢?这和他最近搬了家这件事情有关系。
这个老工人原来住的地方,到工厂没有直接的车子好乘,每天要走很多路,一来一往至少要两个小时。一路上还要经过两条铁路线,一条苏州河,不巧碰上火车拦路,摆渡误时,两个小时有时还不够。他的爱人就在第二机床厂对面一家毛纺厂工作,所以夫妇俩都感到十分不便。老张每天上班总是急急忙忙,几年来虽然不曾迟到过,但他赶到工厂,也已快上班了。等他安排好组里工作,大家再找材料,寻工具,一部分生产时间就花在准备工作上了。他是小组长,有时已经回家,厂里还打电话来,要他去商量一些急事,他又得老远赶回。他爱人家务事情很多,离厂远了,也感到时间不够用。
工厂的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张寿桃这种情形。两个月前,就给他在工厂附近找到了一间房屋。4月初,老张全家搬进了新居。从此,夫妇俩上班只要十分钟,就可以从家门口走到厂门口。
张寿桃在旧社会里住过连人都站不直的矮阁楼,有几年因为实在找不到房子,只好叫爱人回乡,自己在车间里找个地方过夜。今天,他看到连他上下班路上时间长一点这样的事情,党也如此关心,夫妇俩商量了一下,决心用搞好生产来回答党的关怀。搬家以后,张寿桃不但上班来得早,下了班也不像过去路远时那样急于回去了。有一天下了班,他看看时间还早,就在车间四周走走,看见有两扇旧木门放在露天,就把它们搬了进来。过几天,仓库里刚好要做两扇大门,他就把那两扇旧门改一改,用了上去。
她读初中二了
孙秋珍原来在上海达丰第一棉纺织厂工作。这个工厂在沪西,而孙秋珍的家却住在沪东,每天路上足足要走三个多小时。逢到夜班,半夜下班后,公共汽车因为夜间乘客较少,隔二十分钟才有一辆,往来就更不方便。
休息时间稍为少一些,孙秋珍觉得还不算什么。她担心的是路上时间太长,影响自己的文化学习,不能给党做更多的工作。这几年来,她虽然一直想好好学习,就因为路太远,对学习的影响不小。后来,孩子一个个多了,家务事情一多,又占掉了不少学习时间。这几年她老是留级,在职工文化学校里一连读了好几年的初中一年级。
去年6月间,达丰厂开展了帮助路远职工缩短路上时间的工作。第一批调工作的职工中,孙秋珍得到了照顾,调到了离家只有二十分钟路程的上海绒布厂。
路上时间短了,学习时间就多得多了。在她的练习本上,过去难得出现的八十几分、九十几分,现在经常出现了。去年,她升到了初中二年级。
大家的事情大家帮
汤永华原来是上海自行车厂的车工,最近调到离他家很近的上海喷具厂去工作了。去了两个多星期后的一天上午,他忽然又回到了自行车厂的金工车间,许多人以为他在喷具厂工作发生了困难,回来找同志们帮助解决。大家一问,原来他在喷具厂,又物色到两个住在自行车厂附近的工人,所以特地赶来报信,希望自行车厂能有两个住在喷具厂附近的工人,和他们对调。
汤永华这样的热心是有原因的。他知道要解决职工的路远问题,光靠领导同志派人四出打听,还是比较困难的。自行车厂的干部们前些时候就采取工厂之间挂钩,行业之间对调,甚至翻电话簿,为本厂路远职工找调换对象,仍然有一定的限制。汤永华想到自己对工人的情况很熟悉,有些和他一起住在喷具厂附近的自行车厂工人,还没有得到调换工作或宿舍的机会,所以他自己调到喷具厂以后,就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的关心别人的路远问题了。
喷具厂有两个工人可以调来自行车厂工作,自行车厂调哪两个工人给对方呢?金工车间有好几个人都可以调,轧头小组长李永德就是其中的一个。可是干部们开会的时候,李永德说,轧头组最近调了好几个组长,轧头又是一个重要零件,生产上熟手较少,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宁可眼前路远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影响生产,还是让别人先调,自己以后有机会再调。
大家为了保证生产需要,最后领导同志决定从油漆车间抽两个路远职工和喷具厂对调。一个姓蒋的冲工和喷具厂的一个冲工,刚好同工种,对调问题不大。可是自行车厂另一个要调走的工人王胜萍是电工,而对方调来的却是一个车工。王胜萍又是油漆车间三个电工之一,日夜三班,一人顶一班,要调确有困难。工厂领导同志研究了这个问题,决定想办法来克服这个困难。其实,早在几个月以前,车间里就已经在为王胜萍的调动工作创造条件了。他们从别的部门调来了一个年青工人,培养他当电工,问题是现在他还不能独立工作。既然王胜萍现在就要调,他们就一方面让这个新电工更快地掌握技术,另一方面请电工较多的机械动力科,对原来王胜萍的一班多加照顾。在领导上这样妥善安排下,王胜萍也调到喷具厂去工作了。汤永华这一次回厂,使双方四个职工的路远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