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祝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02
第6版()
专栏:

祝福
周敏
老梅想正盛开,但不知村头那株李树开花也未?
交春了,在故乡,总还有一两场雪好下。常言道:“雪盖三床被,麦苗蒙头睡”,不信,且扒开层雪看看,地上会飘出丝丝热气儿来哩,又嫩又翠的麦苗,可不睡得正香?地气动了,庄稼人的心也动了。……
“听说,这一冬雨雪不怎么足。”灯下,和胡闲谈,她皱了皱眉头说。
我明白她的意思。去年,故乡的年景比较差,主要还是旱。故乡的人们,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作斗争,已经持续了三个年头。
好半晌,两个人都没有做声。在这个南方的早春之夜,我的思念张开翅膀,飞得远远的,远远的。——
前年,因事路过武汉,曾绕到故乡去看一位于我极其亲切的老医生。多年阔别,要说的话一时怎么也说不完。他却想得周到,一见面就特意安排了两个节目:首先,带我到河边去转。山坡上,一眼望去,全是各个机关的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亲手开出来的荒地。人们在这里洒下了多少汗水,那一蓬蓬瓜瓜菜菜,就是见证。接着,又领我到县人委会大礼堂门口,叫读那副大对联:“一心紧记六亿人口,两手高举三面红旗”。老人叮嘱道:“你要看的,都在这里。”
在人们的生活上,看得出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产生的困难,然而两天相处,老医生没有叫过一句苦。相反,谈起故乡人民在困难面前坚定顽强、毫不气馁[něi]的精神,他十分激动,滔滔不绝。我考虑到他的年纪,提了下退休的事情,回答很简单:“哪里抛撇得下!”“你想想,现在多么需要人手,特别是我这一行。”我无话可说。强烈的责任心,与人民群众休戚相关的感情,使一个人变得多么坚强和高尚呵!
回忆又将我带到一个秋天的早晨。
……轮船正靠近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边缓缓航行。天大亮了。岸上,幢幢高大的厂房骨架间,不停地转动着的起重机群附近,传来阵阵喧声。旅客们挤在船边,尽情地甚至有点贪婪[lán]地注视着这一切,倾听着这一切,呼吸着这一切。
“喂,你们看呐,豹子岭!”人丛中,有谁高声喊,声音是那么惊喜,那么有感情。
一伙十来个,大部分是彪壮的小伙子,将上半身探在船栏外,互相指点着,议论,惊叹。
“好家伙!才多少天的事呀,连厂房都建好了。”
崖壁上,斧凿的痕迹崭新。整整半座山给搬了开去。碎裂的石头,撒得到处都是。
“当初,劈开这架山,真也费了好大的力……”一个中年汉子回忆着,轻轻摇了摇头。
“是不容易呢,可到底还是让我们给掀掉了。”年轻点的答说,眼角向周围瞟了瞟,满不在意的样子。
看穿着打扮,是群农民,然而神情风度又有些异样:质朴中透着点粗豪和不羁[jī]。祖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将他们从家乡吸引出来,使他们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而工地上沸[fèi]腾和热烈的日日夜夜,显然也帮助他们获得了一种对于生活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有人问他们上哪儿。
“上哪儿?”年轻的这个,拍拍随身携带的简单的行李卷,“如今工地上的工程已经完成,该回家大——办——农——业罗!”
他的同伴都点头称是。长年和土地打交道的庄稼汉的脸上,现出了庄重和温暖的笑容。
生活从来不是闭锁着的,它时时在我们面前闪发着光采,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及时发觉它,更重要的,能不能用整个的心去感受它。
这是一些很普通的人,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在众多的建设者中间,你也许很难把他们一个个区别出来;但是,踏踏实实、竭尽所能地劳动着,创造着,改变了并且在继续改变着地上存在的事物的,不正是千千万万个他们?
有什么尺度可以用来衡量我们英雄的人民的巨大力量呢?
又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得住这样的人民前进的脚步呢?……
夜很静。沉浸在乡思中的我,还一点睡意也没有。
我站起来,推开窗门。院子里飘来一阵淡淡的花香。
你们好呵,乡亲们!请接受我们衷心的敬意和祝福,在这个南方的早春的夜里。
——1962,春节,广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