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读《随園诗话》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0
第5版()
专栏:

读《随園诗话》札记
郭沫若
三九、败石瓦砾
《诗话》卷十六第一则引徐朗斋(蒿[sōng])言:“论诗只论工拙,不论朝代”。这话是正确的,但徐接下去用了一个譬语:
“譬如金玉,出于今之土中,不可谓非宝也。败石瓦砾[lì],传自洪荒,不可谓之宝也。”
这譬语本身,在旧时代的人看来,或许毫无问题;但在今天看来,却含在很大的毛病。
“金玉出于今之土中”,未必即是“宝”,如砂中之金屑,玉之在璞。“败石瓦砾”如果出于周口店北京人遗物堆积中,则是无价之宝,特别是“瓦”!事实上“瓦”之为物不可能“传自洪荒”,要旧石器时代的末期才能有。
做文章善用譬语是一妙法,但也容易出毛病。说理之文,最好少用譬语。
四十、饕餮和尚
《诗话·补遗》卷一第十七则:
“人馈[kuì]得心大师鸡子四十,师大吞咽。人笑之。师作偈[jì]云:
混沌乾坤一口包,
也无皮血也无毛。
老僧带尔西天去,
免在人间受一刀。”
好一个饕餮[tāo-tiè]和尚!如此贪馋,犹自解嘲,安见其平时不茹毛饮血?
鸡蛋含氟量大,多食则泄气奇臭。又蛋黄中多含胆固醇[chún],老年人多食则促进血管硬化;这倒可以保证早归西天了。因之,我也得出一偈,以奉赠大师:
饕餮和尚胃口大,
四十乾坤齐吞下。
果然奇气冲西天,
普天四海都氟化。
四一、金陵山川之气
《诗话·补遗》卷一第十八则:
“金陵山川之气散而不聚,以故,土著者绝少传人。王谢渡江,多作寄公,亦复门户不久。此其证也。”
案此乃怪论也。所谓“山川之气散而不聚”,究作何解?谓平衍空旷耶?谓草木不繁茂耶?若然,则中原地带更为平衍空旷,何以史有传人?蒙古高原,无所谓山川,何以竟产生一代天骄之成吉思汗?
人之传与否,就一般情况而言,视乎其人之勤惰,视乎文教之隆替,视乎风俗之厚薄。地如金陵,为中国之历史名城,有异于寒带北极,有异于海中孤岛,自然条件之消极影响应不足数。且人能改造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能改造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者即可成为传人。故历史每到一转折点,或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有革命运动发生,则可见传人辈出。是知非山川之气之聚散产生传人,乃传人之业绩改换山川之气。
袁枚曾自谓“不信风水之说”(见《补遗》卷六第四三则),又曾赞许不信风水之人(见《诗话》卷八第九五则),然此所云云,实纯然堪舆家之余唾耳。
至谓“金陵绝少传人”,仅言其“绝少”,未言其无,可见袁枚亦尚留有余地。其所谓“传人”,不知悬格如何。如悬格过高,则不仅金陵绝少,金陵之外又何尝甚多?
但袁枚于下文却有一转笔。下文云:“然街衢[qú]宏阔,民气淳静,至今士大夫外来者,犹喜家焉”。然则所谓“山川之气散而不聚”云者,盖谓“散”于外来士大夫以公诸天下,而不“聚”于金陵人士以作一地之私有。如何如何?漏洞实多!
四二、椰珠
《诗话·补遗》卷一第二二则:“近来习尚,丈夫多臂缠金镯,手弄椰珠。余颇以为嫌,而谨厚者亦复为之。”下文举出钱塘陆飞作诗刺之。其后半有云:
“南方草木椰最久,
实大如瓜浆作酒。
何年落子比元珠?
一串摩尼时在手。
有手不弄琴与书,
有手不把犁与锄。
可惜白日空摩挲,
不有博奕犹贤乎?”
读此,可见椰珠成串,乃佛徒所用。曩[nǎng]所谓居士者亦喜弄之。然以椰珠为椰子之“子”,则误。
案椰实大如人头,外有厚皮如棕裹。皮下为核,核壳坚硬,可作各种小用具。破之,壳之内层有白色果仁,厚半寸许,富于脂肪,可食用,亦可以制肥皂或其他。核中容浆,约当含量之半,色淡白,味清甜,为热带良好饮料,确亦可以酿酒。以之烹鸡,其味淡永。此浆并可治皮肤病。但别无所谓“子”者。
我意,所谓“椰珠”盖是桄榔木所为,桄榔木坚实,輮之以为珠,不识者以为椰子之子耳。椰子之胚胎即在其核内白色果仁中,种椰子者,以实骈置地上,俟其迸芽后而移植之。椰芽有由实蒂中迸出者,有在实蒂之旁破坚壳而迸出者,后者其生命力强,为椰农所赏识云。
四三、家常语入诗
《诗话·补遗》卷一第二五则:
“家常语入诗最妙。陈古渔布衣《咏牡丹》云:‘楼高自有红云护,花好何须绿叶扶?’”
所谓“家常语入诗”者,盖谓第二句反用谚语“牡丹虽好,要靠绿叶扶持”。
这两句诗,除对仗工整之外,用意非常恶劣。上句所表现的是奴才巴结精神:只顾往上爬,自然有上层保护。下句所表现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只要自己好,那怕做光杆牡丹。这两者是孪生兄弟,正好成双作对,合而为一。凡傲下者必谄[chǎn]上,而谄上者亦必傲下。旧戏中之“教师爷”,正是这种谄上傲下者的绝妙形象。
其实“牡丹虽好,要靠绿叶扶持”,是经过提炼的极有教育意义的谚语。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表现了民主集中精神。陈古渔反其意而用之,足征陈古渔此人实是怪物(前“百尺粉墙”条已论其拒绝批评)。袁子才“妙”其诗而“最”之,亦方以类聚耳。
陈也,袁也,均所谓“教师爷”之流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