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深山苗寨里的文化播种人——记一个两腿瘫痪的布依族青年上山办学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9-05
第2版()
专栏:

深山苗寨里的文化播种人
——记一个两腿瘫痪的布依族青年上山办学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张万来
在贵州的望谟县,有个被人们称做“离天三尺三”的山区,重峦叠嶂,地势高峻。这个地方就是苗家聚居的大麻山。1951年前,山上的四十四个苗寨,没有一个识字的人,没有一架算盘,计算数量的工具就是包谷米粒。现在,这里除了一所公办小学以外,还有三所民办小学,适龄儿童基本上都能上学了。就是不把在校的学生计算在内,平均每个生产队也有两个初小文化程度的青年,麻山人民用包谷粒算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当苗家谈到麻山这种变化时,都赞扬两腿瘫痪的布依族青年黄冠民,为麻山文教事业所作的贡献。
十一年前的秋天,现在的麻山小学校长黄冠民,被苗族兄弟背上了大麻山。他在十多岁的时候,因为逃避国民党抓壮丁,曾躲进深山,在潮湿的地上睡了一个多月,回家后得了病,两条腿就瘫痪了。年轻人受到这种折磨,有些悲观失望,他想,爹妈生我一个儿子,年轻轻就失掉了劳动能力,今后怎么生活下去呢?不料当他十八岁的时候,家乡得到解放,生命的火花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又旺盛起来。有一天,麻山乡农会主席王树成和乡干部杨光荣亲自到家里请黄冠民上山工作。农会主席对他说:你是个高小毕业生,麻山没有一个识字的人,山上很需要你。黄冠民没想到一个残废了的人,还会有人来请,高兴地站了起来,可是,腿痛钻心。他早就听说麻山是个山高坡陡的地方,那里的山,一上就是二三十里。他难过地对苗家客人说,我不能去呀,凭我这双脚怎么能够上山工作呢?农会主席说:“你跟我上麻山,是为了穷人翻身呀,你有文化,就应该拿出来为大家办事。你的腿,我们想法医治。”乡干部杨光荣表示自己愿意背他上山。黄冠民听了苗族兄弟的话,便想起过去跟爹妈在地主家干活的苦日子,也想到麻山人民没有文化的困难,他愉快地接受了他们的邀请,被杨光荣背上了麻山。
黄冠民到了麻山以后,担任乡文书的工作,苗家每天热情地送茶送汤,给他采来的各种各样治腿的草药,堆满了一屋子。他们找他写信、记账、开证明,背着他到各村寨去帮助算账,从此,他同麻山人民的关系,好像形影不能分离。黄冠民心里出现了个新的念头:麻山人是多么需要文化呀,如果不好好工作,怎么对得起这里的人民!如果麻山苗家有了自己识字的人,那该多好啊!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乡的领导干部,大家都说他出了好主意。1951年1月13日,麻山历史上第一所小学诞生了,黄冠民给七个学生上了第一堂课。校舍是借的一间民房,几块木板当课桌,大石头当凳子,当时还买不到正式小学课本,就用农民识字课本代替。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又出现了新的困难。学生是苗族,不懂汉语。黄冠民是布依族,只懂汉语,不懂苗语,师生之间语言不通,使教学几乎无法进行。休息的时候,孩子们一声不响地望着老师;老师去喝水,学生们也跟着,黄冠民以为孩子们是口渴了,就舀水给他们,但是学生们直摇头。黄冠民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更感到语言不通的苦恼。夜里,他常常躺在床上久久不能成眠,思索着怎样教好这些苗家儿女。他得到的答案是:只有下决心学会苗语。
解放初期,麻山人民生活还是很苦,寒冬腊月,没有几家能盖上棉被,他们睡在火炕边,或是睡在填满包谷壳壳的簸箕里,黄冠民同群众吃住在一起,向他们学习苗族语言。他首先学会用苗语讲解课文大意,以后慢慢地能够用苗语辅助教学了。晚上,在火把或煤油灯下,黄冠民给学生写好“字帖”,然后在课堂上扶着他们的手一笔一笔教写。他知道苗家最敬爱毛主席,第一次就教学生们写会“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
1956年,麻山成立了高级农业社,黄冠民除了教学,还担任着农业社总会计的职务。那些年里,他被苗家兄弟轮流背到各村去帮助存款、记账、清算工分。大麻山四十四个村寨,有四十二个村寨他都去工作过。
1959年7月,黄冠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感到自己身上的精力更加充沛了,为麻山人民做更多事情的愿望更迫切了。第二年,他到首都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回到麻山后,就向桑郎区区长王树成表示,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建设山区的事业。经过长期医治,现在黄冠民已经能够依靠手杖走路了。最近,我随同黄冠民一起走上麻山,去探望山上的苗家。黄冠民拄着手杖,斜背的行军水壶上系着一条白毛巾,同我一道走了三十多里。只见他操着流利的苗族语言,同沿途群众亲热地打招呼。一位苗族老太太对我说:“同志,你是远方客人,难得到这里,来看看我们麻山,看看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吧!”如今,黄冠民的学生有的在商店、信用社工作,有的参加了农业生产,还有十六个人是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会计。1956年前后,黄冠民带着他从山下带来的一架算盘遍走麻山的大村小寨,那是麻山的第一架算盘。现在麻山的算盘有二十三架,已经有三十多个人粗通珠算了。麻山“一穷二白”的面貌正在迅速改变。初秋的麻山,苍林翠竹,包谷成林,黄冠民告诉我说,今年这里的年景好,新办的三个民办小学,可以招收七十个孩子。这些民办小学的教员,都是原来麻山小学的学生,其中有一个还是苗家姑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