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在矿区营造矿柱林好处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2-08
第2版()
专栏:

在矿区营造矿柱林好处多
余士锟 陈立言
淮南煤矿所在地的淮南市,根据矿区的需要,积极营造矿柱林。十二年来,全市营造林木面积六万二千多亩,其中矿柱林四万五千多亩,另有家前屋后零星树木一千一百六十四万多棵。
矿区造林有哪些好处?
煤炭生产离不开坑木。淮南煤矿现在所用坑木,都是远从福建、江西、浙江和东北等地运来的,不仅占用了很多劳动力,增加了车、船负担,使运输费用高达坑木本身价格的百分之三十,提高了煤炭成本,而且有时因调运不及时,影响了煤矿生产。如果矿区营造矿柱林,就近供应一部分坑木,能降低煤炭成本和保证煤矿正常生产。
在南方矿区营造矿柱林,从植树到成为坑木用材,要十到十五年,有的还要二十年以上。但是煤炭生产从造林中得到的好处,却要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因为树每年要修枝,三年生的树所修下来的枝,可以就地供给煤矿做搪材。淮南市由于大面积营造矿柱林,近几年来每年供应矿区的搪材都在百万斤以上,一九六二年供应量达一百五十万斤。这比从外地买运回来要便宜一万五千多元。市林业部门的负责人估计,三年后整个矿区用的搪材,淮南市将可以自给。
营造矿柱林需要的投资少,而收益大。营造一亩矿柱林,从育苗到成材,只需要四十二元左右,十到十五年以后,按每亩有胸径十五厘米的树二百棵计算,可产坑木十立方米,以每立方米四十元计算,每亩林地可收入四百元。同时,在造林后的头三年,还可以在幼林内间作粮食,三年以后可以年年修枝,这也是一项很大的收入。以修枝来说,一亩林地一年修枝得到搪材一百五十斤,按三分钱一斤计算,就可收入四元五角。一亩十年成材的林木,光是七年修枝,就可收入三十一元五角;要是加上坑木本身收入,就有四百三十一元五角,收入为支出的十倍多。如果再加上三年间作粮食的收入,那就更可观了。
矿区营造矿柱林,还可以减低风速,抑制煤粉、煤尘的飞扬,给职工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能解决多大问题?
煤矿用的坑木一般要直径十六到二十四厘米、高两米左右。在矿区营造矿柱林,在时间上能不能赶得上需要呢?从淮南矿区的情况来看,煤炭是成片埋藏的,矿井的布置差不多是一个接一个,由东向西像一条长线。东面是老矿,西面是新矿,有的矿还在建设。一对矿井的寿命,大约有几十年,要采完整个淮南矿区的煤需要几百年。因此,在矿区造林,不是能不能赶得上煤矿用的问题,而是要几次更新供给煤矿用的问题。再者,如选用速生树种,加强抚育管理,还可以将林木成材的时间由一般的十五到二十年缩短到十至十五年左右。据淮南市林业部门对八公山、九龙岗等林地调查,六年生的白榆树,胸径已有十厘米,十年生的柳树,胸径已达二十二厘米,可以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供给煤矿使用。
淮南煤矿每年需要的坑木很多,而市区面积有限,在矿区营造矿柱林,在数量上能解决多大问题呢?从淮南市现有的四万五千亩矿柱林来看,如以平均十五年成材计算,分十五年砍伐,不断更新,轮番作业,则每年采伐三千亩。每亩以产十立方米坑木计算,每年可采坑木三万立方米。如采一千吨煤要坑木二十五立方米,那么每年采伐的坑木可采煤一百二十万吨。假使全淮南市所有宜林的荒山、洼地都栽上矿柱林,总面积约可达十万亩。若也按十五年轮作一次,每年可采伐六千六百六十六亩,可得坑木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立方米,约为一千三百三十三节载重五十吨火车的运量,可采煤二百六十六万吨。这个数字虽然与淮南煤矿的实际需要量还有很大距离,但就减少国家供应,节约车、船运力,降低煤炭成本来说,仍是有很大意义的。
怎样造得多、造得好?
第一,以群众造林为主,同时积极发展国营林。
淮南市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工业城市,从整个城市来说,是处于农村包围之中;但是就市内来讲,那些依靠地下矿产资源而建设起来的厂矿企业,又包围了市内的村庄和农田。全市虽有宜林地十万多亩,但是为市内的公路、铁路、城市建筑、村庄所分割。在这样的条件下,怎样多快好省地发展矿柱林呢?一九五一年冬开始营造矿柱林时,由于对以上特点认识不足,只强调了国家造林,往后四年中,全市仅在九龙岗矿和大通矿的塌陷区及其南面舜耕山大面积宜林地中,造林一千七百二十亩;而市内许多村庄附近的成片的宜林地,却抽不出力量及早把树种下去,以致造林进展缓慢。一九五三年,总结了前几年造林工作的经验教训,认为如果认真贯彻“社造社有、队造队有、家前屋后零星植树谁种谁有”的政策,发动群众在村庄附近的宜林地栽树,不仅可以加快造林进度和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而且可以节省国家投资。因此,从一九五四年起,就采取了“以群众造林为主,积极发展国营林”的方针。这年春天,淮南市从东到西沿矿井两侧的宜林地区,到处都有群众造林。市区农民成片造林就达一千二百一十多亩。自此以后,群众造林年年增加,到一九六二年春,全市社、队造林面积共有三万三千多亩,社员个人在家前屋后种树一千一百六十四万多棵(约合五万亩)。
在广泛发动群众造林的同时,淮南市还在离市区较远的大片荒山、荒地、河滩等宜林地区,积极发展国营林。国营林场由一九五一年的一个发展到现在的四个,造林面积由五百三十亩扩大到一万九千一百二十四亩。为了积极发展国营林和扶植群众造林,淮南市在一九五九年还建立了一个国营苗圃场,培养适合淮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可做矿柱用的速生树苗。国营林场的健全发展,对社办林场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起了良好的促进、示范和指导作用。
第二,因地制宜选择速生树种。在矿区营造矿柱林,不仅要选择适合做坑木和做搪材用的速生树种,还要选择适合这个地区土壤、气候等条件的树种,并要因地制宜的栽植,这样才能栽得活、长得快。淮南市在开始造林时,只注意选择适合做矿柱用的速生树种,如柳树、榆树等,十年到十五年就可以成材,而且材质较好,适宜做坑木;白杨、?柳的枝条较长,而且韧性较大,可以做搪材。但是,当时却忽略了淮南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和因地栽植的一面,因而一度出现过造林成活率低的现象。后来,组织技术人员和社、队干部访问老农,研究乡土树种,不断试验,到一九五四年,才基本掌握了在什么地方种什么树的规律,按照不同的地理条件,安排了不同的速生树种。如柳树、杨树、枫树耐水性强,就栽在河滩和低洼地区;洋槐、白榆的根浅,怕水怕风,就栽在平原和缓丘地带;山上比较干旱、土质瘦薄,不适宜种速生树种,就种根深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的马尾松,这种树成材的年限虽要二十年,但是可做坑木用。由于做到了因地因树营造林木,造林成活率一般稳定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林木生长得也好。
怎样促使矿柱林成材?
林木生长时间很长,抚育管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如果管理工作抓得紧、做得好,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早成材。像淮南这样一个没有培育过大量林木的城市,对于怎样做好抚育管理工作,也摸索出了不少经验。
首先,建立专业机构,切实划清林木管理权限。淮南市在开始造林的头几年,由于缺乏经验,林权不明确,曾出现树栽下以后无人管理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一九五四年就及时建立了四个林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六年又在高级农业合作社建立了林业专业队,人民公社化后成立了专门的社办林场。根据谁种谁有的原则,明确地划分了管理权限。对集体所有的林木,成片的由集体组织专业队伍管理;不成片的包给社员管理。社员家前屋后栽的树木,由社员个人管理。并规定林木谁有,由谁采伐更新,禁止乱砍乱伐,破坏林木。为了防止牲畜践踏幼林,还划定牲畜放牧地区,把放牧人员组织起来在指定地区实行集体放牧。这样,就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社员抚育管理林木的积极性,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其次,采取多种办法,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了管好林木,淮南市自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年,先后办了十七次短期林业训练班,从社员中培训了一千七百四十名林业员,并多次聘请了省内有经验的技术员和老技工到市内传授经验;选派了一些人员到外地学习或参观。各林场还经常组织交流经验。现在,全市各国营林场和社办林场有一支相当数量的、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队伍。他们已掌握育苗、造林、治理病虫害、成林抚育等基本操作技术。
第三,固定专职干部,坚持日常业务工作。淮南市农林局园林科的五名干部,自造林以来一直从事林业管理工作。四个国营林场和八个社办林场的三十五名主要行政干部和二十一名技术干部中,就有十二名主要行政干部和十九名技术干部,十多年来一直在林场工作。他们熟悉业务,从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