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蚌埠麻纺厂认真总结经验发掘内部积极因素 先树本厂样板 再赶外地先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6-03
第2版()
专栏:

蚌埠麻纺厂认真总结经验发掘内部积极因素
先树本厂样板 再赶外地先进
据安徽日报报道 蚌埠麻纺织厂在学外地和总结推广本厂先进经验时,真正做到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比学赶帮活动。
不久以前,这个厂派人到东北辽阳麻袋厂“取经”,其中两人学习细纱挡车工作法。当时,辽阳麻袋厂的职工们惊奇地问道:“创造《李洪兰细纱挡车工作法》的李洪兰就在你们工厂里,怎么还跑到这里来学?”最后,辽阳麻袋厂的同志又热情地说:“你们既然来啦,就在我们这里看看吧。”
经过二十天的学习,他们带回来有关操作、设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二十一项先进经验,同时也带回来两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李洪兰同志早就来了,为什么一直没有推广他的操作法?自己厂里现成的经验一点没有推广,为什么偏要跑几千里路到东北去?厂党总支、厂部专门开会讨论,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检查了不重视本厂先进经验的做法。李洪兰同志来的时候,曾在车间里传授过他的操作法,但没有引起工厂领导的重视,因而一直没有推广起来。他们从这件事情上体会到:在学先进中,既要远看天边,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更要近看眼前,推广本厂的先进经验。
这个工厂在讨论制订赶辽阳麻袋厂的规划时,因为有十一个工序没有派人去学,工人们说:“我们不知道辽阳麻袋厂是个什么样子,去的人也没有学我们工种的经验,叫我们怎么赶辽阳麻袋厂?”在推广辽阳麻袋厂的人字形铺麻法时,同是一个操作法,但因为各人的技术水平不同,有的人铺得很好,有的人却铺得弯弯曲曲。这些实际情况又使厂里领导同志看到,只有发动全厂职工比先进,找差距,层层总结自己的经验,把推广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厂实际操作技术水平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把先进经验学到手。
四月份,这个厂发动职工找出本厂的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然后又组织这些先进人物进行实际操作表演。党总支书记、厂长、工程师和工人们一起观看,一起总结,把每个人的操作归纳出几大特点,组织大家学习。全厂整个生产过程的十五道工序共树起了三十五个活样板,每道工序都推广了一项到四项自己的先进经验。织部车间挡车工孟丽华接头好,潘惠兰换梭快,戴佐囡处理坏布及时,厂里把她们三个人的特长综合起来推广,使织部挡车工有了一套先进的操作法。副厂长、工程师还帮助李洪兰同志整理细纱挡车工作法,印成小册子发给每个挡车工,并采用办业余训练班的办法,由李洪兰同志逐条讲解。
通过层层树样板、传经验,全厂六百多工人根据自己的现有技术水平,各找学赶对象,实事求是地订出了比学赶帮规划。大部分人以本工种、本班组的快手为师,一部分人追赶全厂最先进的水平,一些做样板的技术尖子赶辽阳麻袋厂。这样全厂既有赶辽阳麻袋厂的总目标,各工序、各班组和各种工人又都有具体步骤,赶先进的热潮不断高涨。各班组的工人们都抓紧班前、班后的时间,到快手跟前看操作、学经验,积极钻研技术。经过一个多月的技术练兵,三十多名细纱挡车工全部学会了《李洪兰细纱挡车工作法》,以前经常出现的细纱脱头、大肚纱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本厂二十多项先进经验,都在各个工序开花结果。随着工人们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辽阳麻袋厂学来的人字形铺麻法、平铺错根梳麻法、织布换梭法等先进经验都推广得很好,促进了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