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努力表现新时代的劳动人民——看河南省京剧团演出的三个小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0
第6版()
专栏:剧评

努力表现新时代的劳动人民
——看河南省京剧团演出的三个小戏
缪俊杰
河南省京剧团演出的三个小戏,除《掩护》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以外,其他两出都是反映当前农村现实生活的。《红管家》和《好媳妇》虽然取材的角度不同,但都以比较鲜明的色彩描绘了当前农村的生活景象,表现了社会主义时代的农民的精神面貌,富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红管家》是一出反映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先进思想与错误思想斗争的戏。作者对矛盾处理得比较准确,有分寸,所以对人有一定的说服力。而尤其可喜的是,这出戏塑造了一个大公无私的生产队会计形象。聂小江是个中学毕业的回乡青年,在党的教育培养下进步很快,不仅爱上了会计这项工作,而且出色地完成着群众交给他的任务,他本着勤俭办社的精神,为生产队积累资金,为社员增加收入,千方百计地把住财务关,每一笔开支都精打细算,有的人送他一个绰号叫“老抠”。其实他“抠”得很对,他的“一厘钱”精神符合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大队长丁金山存在着铺张浪费思想,丰收以后就想大花一通,要请外面的剧团来演戏。聂小江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不顾丁金山作为大队长的身份,和他展开了正面的思想交锋。聂小江的大公无私精神还表现在他对丁三婶借钱这件事情上。丁三婶是小江的爱人丁小玉的妈妈,是他未来的岳母,但对丁三婶提出的不正当的借钱要求一样不答应。这种一丝不苟、公私分明的态度,表现了一个先进财务工作人员的优秀品质。聂小江的事迹也从侧面显示出,年青一代的新型农民正在成长中。
和《红管家》一样,《好媳妇》也是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它通过金贵嫂剔谷苗不注意质量,被记工员二妞扣工分这件事,反映了农民群众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思想的矛盾。作品比较突出地表现了生产队长淑芳的优良品质。淑芳爱好劳动是人所共知的,就连她的婆婆也赞不绝口。但她爱劳动是爱集体劳动,为了给生产队里干活,为了公益事业,常常把个人的事情置之度外,婆婆叫她去锄自留地,几次都给“忘”了。这对于有严重自私自利思想的婆婆来说,确实是难于理解的,所以说她“憨”、“傻”、“心眼不够数”。其实这正好从侧面说出了淑芳的忠诚老实、热爱集体的性格特点。淑芳关心别人,但不迁就别人的缺点。当金贵嫂前来请求还给二妞扣去的工分时,淑芳没有接受她这个要求,也拒绝了婆婆的劝说,表现了她那大公无私的品质和坚持原则的精神。平时只图工分,有比较严重自私自利思想的金贵嫂,也在她的实际行动的感召下转变过来了。
《掩护》这出戏的题材虽然和《红管家》《好媳妇》不同,但作者的主要意图,还是在表现我们时代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作品通过我抗日根据地渔民春兰父女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通讯员胜利完成通讯任务的故事,表现了根据地革命军队与劳动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歌颂了劳动人民勇敢机智的品质。
在情节处理上,这三出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一些喜剧的手法。《红管家》在艺术构思上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喜剧性情节。例如,聂小江与丁小玉谈恋爱,而小玉的母亲丁三婶不明原委,所以闹了不少笑话;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往往也是带有喜剧色彩的。在《好媳妇》里,作者同样用了一些喜剧手法。金贵嫂正在为二妞扣工分生气的时候,二妞忽然给她送来了奖励工分,使她莫明其妙。后来她明白了是淑芳帮她锄的地,内心正处在自愧不已的时候,老支书还不了解实情又将她大加表扬,使她处于哭笑不得的地步。淑芳的婆婆发现自留地已锄好了,误认为是淑芳锄的,以为是媳妇故意和她开玩笑。这些情节都带有喜剧色彩。在《掩护》这出戏里,艺术处理上也运用了一些喜剧手法。在这三出戏里,喜剧手法运用得是适合有度的。作者发掘了生活中内在的幽默感,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增添了人物的情趣。在京剧现代戏里尤其是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京剧现代戏里,艺术处理上的这种尝试是值得欢迎的。
这三出小戏在艺术表演上,都适当地运用了一些传统技巧,又有自己一定的创造。例如《红管家》,在唱上运用了许多传统的唱腔,但是有些地方在唱上又不限于京剧的传统,而是吸收了一些民间小调,这就使戏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在《好媳妇》里,人物的表演吸收传统的东西不少,演员的动作具有节奏感,有京戏味。例如,李佩君扮演的金贵嫂,运用了传统京戏里旦角的一些眼神、手势,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定性格。但整出戏在表演上又能使人感到今天农村的生活色彩。《掩护》的表演运用传统的程式更多。但在整出戏里,突破传统的地方还是有的,如八路军通讯员小李的一些表演。
如果从更严格的要求来说,这三出小戏也还有一些不足和应该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我感到《好媳妇》中关于婆婆转变的描写是应该再推敲一下的。在戏里,淑芳的说服固然是婆婆转变的一个因素,但是,党支部书记对她的帮助不是更多地从思想政治上做工作,因而关于她的转变的描写显得不那么可信。而《掩护》的表演,则还可以更多地突破旧传统的束缚,从生活出发,从人物性格出发,探求出更能表现新时代劳动人民的京剧表演方法。我们相信,河南省京剧团的同志们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会使这三出戏更加完善。
(附图片)
聂小江劝丁金山精打细算,少借些出差费。
淑芳(左一)修桥回家,婆婆(右一)还以为她锄好了自留地哩!
渔民春兰父女掩护亲人脱离险境。
〔本版照片均为河南省京剧团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