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五十九面红旗哪里来的? 模范担架团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2-13
第3版()
专栏:

  五十九面红旗哪里来的?
 模范担架团的故事
若望
渤海一分区第一担架团,最近得了华东支援前线委员会奖予的六面红旗。在这以前,他们早就扛着五十九面各色各样的旗子了。要问这么多的旗帜哪里来的?民工们曾指着每一面旗帜说出一个生动故事。
    寡妇送他们的旗子
渤海一分区担架第一团第三营到鲁西南嘉祥县高山村驻防的时候,才到村庄,只见家家关门闭户。原来村民误以为是“杠子队”(国民党反动派地方土匪武装)来了,都很害怕。十一连王如林那一班住在一家姓高的寡妇家。那时候正逢秋收,该庄成熟的庄稼涝在半尺深的水里,该班六个人怕村中庄稼坏了,首先打赤脚去给寡妇把七亩高粱全割来家,在场上晒着。那寡妇这一下喜开了,赶忙给民工们打酒喝,还备了好几样菜,民工们坚决不吃。她非常奇怪说:“世界上那有这样好的人?要是雇个人要花十五块现洋也不跟你们做得扎实。”民工们就给她说:“我们那里,各个村子对鳏寡孤独都有特别照顾,所以我们出来参加打仗,到一个地方要帮助那个地方的孤寡老弱和贫民们。”
寡妇存有一百多斤烟叶,没人给她卖。民工说:“你跟着我们去赶集,我们给你把烟挑着。”寡妇说:“不用我去了,你们给我卖了吧!”她还要求他们卖了烟叶再买点麦子回来。民工们都照办了,并且仔细地算帐给她听。寡妇感激地说:“你们这样周到,剩下的钱留给你们抽烟吧!”民工们一个钱也不要。寡妇没有办法来表示自己的感谢,看着村里旁人家给民工队送旗子,她也就用一块红布做了一面旗,精细的绣了花边,请人写了“感德不忘”四个字,送给民工们留作纪念。
    真是一帮奇怪的人
该团驻在嘉祥县西一带整训,十里铺所有秋庄稼,淹没在半尺深的水中,村民都愁着没法子弄,担架团的民工们瞧着庄稼会沤坏,便全体动员起来,帮助当地居民收割,结果三五天就把庄稼完全割到场上。贫农家没有牲口打场,民工们就三个五个用绳子拉着辘轴。有一家房东起初把两间漏了屋顶的房子给民工住,看到民工给自己做了活,一定要他们搬到堂屋去,但民工们不但不搬到堂屋去,而且帮助房东把原来漏了的房子修得很好。房东喜的买酒买肉请他们,并且惭愧地说:“自己以前太瞎了眼,没有看出你们这样的善。”民工们没吃他的酒菜,却忙着给他解释:“这不能怪你,只怪蒋介石队伍害的,叫你们一看见了军队,头皮就发麻。我们就是为了打倒这种奸淫抢掠的国民党队伍才出来支援前线的。蒋介石是害民,我们是爱民,他是杀人,我们是救人。我们跟他自然不一样的!”接着这人一句,那人一句把老解放区的情形讲给他听。
十里铺的磨是民工们给@的,十里铺许多菜刀和剪刀是民工们给磨的,十里铺的许多屋顶都已经重新泥过,地里的绿豆、棉花是民工们种的,浇的。天不明,民工们还到地里帮助村人打靛。地里场上的活做完了,有的就给房东编@篱,有的打绳子,不会手艺的就编起组来出粪坑。营里事务处的木工班,给村民修桌椅板凳,按门,修猪栏。农民说:“这真是一帮能人。”本来农民请个木匠总得管他酒足饭饱,但民工们一点也不叨扰,不但是能人,而且还是一帮奇怪的人咧!在民工们离开十里铺的时候,全村送给四营十多面旗子。有的写着“助我农民”,有的写着“劳动模范”。在分别的时候,全村村民打锣敲鼓送行,许多房东恋恋不舍的送出去很远。
    民工和高殿升的关系
嘉祥县高山村有一个做小买卖的,名叫高殿升,民工们才进庄,他就很机灵的把他小店铺的门上了锁走了。因为以前蒋匪曾抢过他的小店,他一看忽然来了这么一帮人,每个人扛着一根大棍,好象要到村里来抬东西,或是打人哩!民工们在门口等着他来开门,好进去住。一直等到天黑,高殿升从旁的地方打听这些人不抢也不打人,怪和平,他也就回来开了门,让民工们进去住。
民工们住到他家里,不几天帮他砍了六亩高粱,一亩谷子,他非常欢喜。有一天他要出去赶集,家里没人看家,他就托付民工在小店里给他代做买卖。民工们有会记帐的,把一天收支写得一清二楚不错分毫。后来高殿升就索性把小店托付给民工们,自己出去赶了四天集。班长董敦楼病了,高殿升悉意照顾他。民工们临走的时候,高殿升在自己店里写着“藏珍”两字的匾上,把全班的姓名村庄写在上头,说是留作永远纪念。该班民工们回忆起这段故事,笑着说:“这次出来支援前线,还当了一任二掌柜!”
    活捉伪“中队长”为民除害
第一担架团第三营有一面小旗子,上面写着“为民除害”四个字。这旗子引出以下一段故事来。原来三营在高山村住着,开头几天,村民总是对他们侧目而视,惟有一个瘸子名叫牛在乾的对民工们有说有笑,十分亲热。他好找通讯员攀谈,问长问短。教导员有些奇怪,他向村民打听,村民都不说。到全营帮助村民劳动以后,村民都肯说实话了,才知道他以前是个流氓,和蒋匪还乡团及联保办事处上的人有勾连,并曾给还乡团存过一支枪。后来又了解,他所存的枪已经交给新解放以后的区公所了。教导员研究这个人还有争取的可能,于是派人教育他,给他宣传宽大政策,把解放区怎样对付敌伪人员的实际情形,举例来教育他。牛在乾听了也有点转变。有一天,从外村来了一个人,一看见三营的营部拔腿就跑。牛在乾瘸着腿来报告说:这个人就是汶上县还乡团的中队长,姓张,他带着一支二把匣子枪。民工们一听,就赶快出动把那个“中队长”逮住了。本村村民有认识他的,说:“这人头几天还在前边庄上杀过人!”民工们把这个还乡团“中队长”送到了县公安局去法办。附近村子的人民听得这个消息,莫不称快,认为民工们替他们除了一个大害。【新华社华东十一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