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为祖国争光 为集体着想 团结友爱 互教互学 运动员紧张进行赛前训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10
第5版()
专栏:迎接第二届全国运动会

为祖国争光 为集体着想 团结友爱 互教互学
运动员紧张进行赛前训练
新华社九日讯 聚集在首都的我国各地运动员,在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的赛前训练中,发扬团结友爱、互教互学的精神,在比政治、比风格方面已经出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
走进北京市体育代表团的住处,迎面是一个别具风格的日历。这个日历不是告诉人们今天是某月某日,而是指明今天离全运会开幕还有几天。随着它的提醒和督促,运动场上训练活动的紧张气氛,一天比一天浓厚。在这个代表团住处的墙壁上,有一天贴出了一封醒目的公开信,上面写着:“全运会一天比一天接近了,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还需要些什么?你们是党中央和毛主席身边的运动健儿,在政治、技术和风格上,一定要表现出高度的革命精神。”这封公开信,是不参加这届全运会的排球运动员写给参加全运会的男、女排球队的。这些运动员虽然人在会外,但心在会中。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参加全运会的球队做了许多服务工作:浇画场地、搬运器材、打扫环境卫生、送水……。他们的信使参加全运会的排球队员特别感动,紧接着也贴出一封公开信表示了决心:“我们每一次训练,都渗透着你们的汗水。你们以集体利益为重的精神,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我们一定加倍努力,提高训练质量,为祖国为人民增光。”
这种为祖国增光、为集体着想、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光辉思想和动人事迹,不仅在一个运动队里是这样,它已成为参加这次全运会的所有运动队和代表团的普遍风尚。
青海省无线电收发报运动员余明芳今年才十四岁,大家都把他当作小弟弟,帮他洗衣服和处理生活事务。当他在训练中碰到困难时,主动来帮助他的人就更多。广西选手李业发不仅从技术上帮助他,并且利用饭后休息时间同他谈心,帮他树立参加比赛的信心。贵州选手史昭文有时也抽空来帮助他检查收发报的技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本队和兄弟队员的关怀帮助下,余明芳勤奋练习,赛前的技术水平已经不断有所提高。
由八名藏族和珞巴族运动员组成的西藏射箭队,过去是用竹弓练习射箭的。他们到北京以后,换用了第二届全运会统一规定的塑料弓进行赛前训练。开始时,他们不适应这种弓的性能,命中率很低。住在邻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射箭队的著名选手李淑兰、徐开财等知道以后,立刻跑来具体帮助他们。在宿舍里,李淑兰和藏族、珞巴族运动员们一起交谈,介绍自己过去在训练中碰到困难时如何想到祖国,树立信心,从而克服了困难的体会。在射箭场上,李淑兰、徐开财等还手把手地教他们。西藏射箭队员们经过苦学苦练,终于掌握了使用塑料弓的技巧,并且在不久前举行的两次射箭友谊赛中,打破了男子团体双轮全能五六五八环的全国纪录,先后创造了五六九九环和五七九九环的新成绩。
在自行车和摩托车赛车场上,在举重房和游泳池里,在各个练习场地和运动员的住处,也都可以看到这种互学互帮、共同提高的动人情景。在北京良乡中国人民航空俱乐部的航空模型工作室里,各地选手经常三五成群地互相观摩、交流经验。曾经打破世界纪录的陕西航空模型运动队的选手、西北工业大学讲师陶考德,在无线电业务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他经常不厌其烦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北京航空模型运动队的队员们,也主动地向兄弟队介绍比赛场地的气流情况。山西自行车队有十一名选手将参加赛车场自行车比赛,但是他们的赛车一度不够用,影响了训练,解放军自行车队得知后,就主动将四辆备用车借给他们。宁夏乒乓球队的十名男女选手都是第一次参加全国乒乓球赛的少年选手。他们一到北京就虚心向兄弟队请教,北京队的教练和浙江队的队员都热情地去帮助他们。参加摩托车比赛的各队也是不分彼此,经常互相支援,队员们都把提高运动成绩看做是大家共同的任务,把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当作自己的事一样认真对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