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参加农村巡回医疗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11
第5版()
专栏:

参加农村巡回医疗的体会
北京市同仁医院副院长 张晓楼
过去我虽然到农村作过沙眼防治工作,但都是短时期的、也是走马观花式的。比较长时期地在农村巡回医疗,并且和贫下中农实行“三同”,最近这是第一次。特别是正值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机会,对我教育很深,启发很大,感触很多,思想上起了不少的变化,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颇有今是昨非之感。
已往我只是在理论上知道贫下中农是农村中最受压迫最受剥削的阶级,所以他们具有坚定的革命性。但是对他们的感性认识是文化不高,不讲卫生。这次和他们共同参加了阶级斗争、生产斗争,才在思想感情上起了变化。和贫下中农在一起,经常听到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实,揭发地主分子的罪恶,表现出他们立场坚定,热爱集体、爱憎分明。在日常生活里也能看出贫下中农拥护党,热爱毛主席。在一次打预防针的时候,有的人不愿意注射,一位贫农老大爷把袖子一挽,说:“先给我打一针,党的号召,准是好事。没有错!”那种无条件拥护党的号召,使人感动。
和他们共同劳动当中,大家一块干活,一起流汗,最容易沟通思想,无话不谈。每逢遇到共同劳动过的同志,总是觉得分外亲切,总愿意谈一谈共同栽的蒜、种的白菜长得怎样,种的豆子如何。共同劳动产生了共同的语言。
他们对人亲切朴实。我们的房主人在初春时候,每天晚上一定要把火炉搬到我们住的屋里;每天我们巡回回来,暖壶里总是装满了开水。
只有在认识贫下中农的勤劳、朴实,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良品质后,才感到“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
从前在城市医院里看病,我认为眼科有个特点:病人多是农民和工人,自然就是为工农服务。来到农村之后,才认识到这是很片面的看法。首先我们是否满足了或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不少农民说他们曾经煞费周折地到过同仁医院,但是没有挂上号;有的深夜就去等着,挂上号了,大夫检查后,又约他过几天再去检查。他们说:“光检查,我们也检查不起”;其次,我们在医疗用药上很少考虑病人的经济问题。一对贫农中年夫妇,男的一只眼因全部角膜白斑失明,另一眼的翼状胬肉已经接近了瞳孔的边缘。女的两眼睑内翻倒睫,磨的角膜全部混浊,失明已经十几年了。我告诉他们可以手术治疗。他们问要多少钱。我告诉他们总共不超过三元,他们非常激动地说:“人们都说,没有一百元钱休想进城在眼上动手术。现在……”看!朴实的农民忍痛失明十几年,对我们的医疗工作看作是多么高不可攀!我们不考虑病人的经济,强调“科学”、“正规”,检查“全面”,大手大脚用药,结果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了呢,还是更少地为病人服务了呢?这类事例不胜枚举。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双眼白内障,我们这次在农村治疗了不少。各地医疗队下乡后,不是有不少盲人重见光明吗?这当然是好事,但也确实值得我们深思,能说我们过去是为农民服务了吗?
解放后,农村中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经济、文化生活逐步提高。在医疗卫生方面已经是从无到有,建立了基层组织。但是同农民的要求,仍然相差很远。贫下中农终年辛勤劳动,支援祖国建设。他们有病有时不能得到应有的治疗,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没有尽到责任。
怎样做到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呢?我体会有这样几点:
深入农村,熟悉农民。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要出发。卫生工作要面向农民,首先就必须去了解农村情况,熟悉农民的生活,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医疗预防方法。这次党号召我们下乡,组织巡回医疗队,确实是伟大的革命措施。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和熟悉农村。过去在农村搞沙眼防治工作,曾提倡流水洗脸,要求每家把瓦罐凿一个孔,实行流水洗脸,还开过现场会。这次再遇到当地的农民,他们笑着说:“我们根本就没有用过那种瓦罐洗脸。你们一走我们就把那个窟窿堵了。”这是对我们的主观主义的一个严厉批评。
必须改变医疗作风。现在很多城市医生不重视临床检查,而依赖一系列的化验、X光照象、各科会诊,才能作出诊断;不愿用简单的器械,喜欢用复杂的仪器。有些眼科医生会用生物显微镜,而不会用简单的扩大镜。在治疗上求“安全”,求“保险”,大手大脚用药,不仅各种抗菌素并举,还要加上维生素、激素。这种作法不仅城市里有,农村也有。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业务技术不过硬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政治责任心不强。现在农村的经济生活还不是那么高,卫生知识也还不是那么普及。农民当前需要的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正是上述的这些作法,使农民把医院看成是高不可攀。
这次我们医疗队在农村中因陋就简地开展了一些质量较高的工作,为农民解决了一些问题,受到农民热烈欢迎。
科学研究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研究课题的提出,应当从我国当前实际需要出发,以迅速改变我国卫生面貌、保护劳动力为着眼点。过去不少是靠翻外国资料找课题的。象近几年来各大医院眼科都在研究青光眼,并且多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眼压描记”上,测量几十例几百例的眼压,写一篇文章,结果无非是从文献中来到文献中去,不解决实际问题。面对着农村中广泛存在的传染性眼病(沙眼、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等),却不积极去研究。理由是在国外这类研究已经过时了。殊不知这些病有地域性也有时间性。要从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去研究它,解决它。无论是基础的或临床的研究,都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的医学科学。
我到农村总共不过三个多月,体会很不深刻,只不过是从无知到启蒙而已。但这些新鲜事物教育了我,感触很多,愿意写出来请同志们指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