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老三篇”万岁!——解放军南京部队炮兵学习“老三篇”讲用会纪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10-17
第2版()
专栏:

“老三篇”万岁!
——解放军南京部队炮兵学习“老三篇”讲用会纪要
最近,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炮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怀着无限的激情,举行了活学活用毛主席光辉著作“老三篇”的讲用会,畅谈活学活用“老三篇”改造世界观的体会。大家一致高呼:“老三篇”万岁!
班长吴慰忠入伍以来,一贯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为大家做了大量好事,被同志们称为“雷锋式的好战士”。他说:
“老三篇”是做人的根本
我上中学时认为,现在革命胜利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嘛。我光管自己的生活,不管别人的困难,认为帮助别人是份外的事情。入伍后,我学习了《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说:“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句话震动了我:前人种下幸福树,后人能自管自不讲互助吗?毛主席对青年说:“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毛主席把无限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希望我们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也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希望”我们做资产阶级的接班人。我下定决心:坚决要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思想变了,感情也变了,我觉得满眼都是份内的事情,到处都有该做的工作。我们连驻地不挨街也不靠镇,同志们的鞋子穿破了,修补不方便,丢了又可惜,我就去买来一套补鞋工具,动手给大家补鞋。第一次补鞋,主人嫌不好,拆了叫我重补。我嘴里没说心里想:“人家辛辛苦苦,你还不能将就将就。”但我马上意识到这个想法不对,立即放下工具,重温《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不仅要任劳,也要任怨,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否则就既不能做到任劳,更不能做到任怨。于是,我三番五次的返工,终于补好了第一双鞋子,对方也满意了。
三年里,我先后给大家修补了三百多双鞋子。补鞋用去了我大量的休息时间,我感到时间紧,后来补鞋也就少了。有的同志不解地说:“吴慰忠补鞋怎么突然少了?”同志们的疑问引起了我的深思:三百双鞋子是在三年内补的,三年里我都没有感到时间紧,怎么现在突然感觉时间紧了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这样一条语录:“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毛主席的话使我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一阵子的事情,不能做一阵就松气。从此,我除了修补鞋子,凡是对革命、对人民有利的事,都主动去做。我决心毕生为人民服务,毕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副指导员许先万当上干部以后,就更严格地以人民的勤务员来要求自己,生活和战士在一起,工作和战士一样干。他说:
“老三篇”越学,革命干劲越足
上级提升我当排长,职务变了,待遇也变了。我反复学习了“老三篇”,觉得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变动,千变万变,为人民服务要永远不变。
党支部规定干部每周有一次查铺查哨。我想,毛主席教导我们: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我得让战士们睡得好,不受凉。于是,我决定每天夜里都起来查铺查哨。可是我睡心重,躺上床就不醒。后来我就在睡觉前猛喝开水,这样,睡得再甜也给胀醒了,日久天长就成了习惯,坚持了每天查铺查哨。有一天夜里,我碰上一个新战士站哨,他老远就喊:“谁!”我回答说:“许先万”。等我走到他跟前,他说:“你怎么不讲是二排长呢?”我说:“为什么非带‘长’不可呢?”他说:“干部不带‘长’,说话都不响。”这可是一种旧思想,咱们革命队伍的干部和战士一样,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干部战士是阶级兄弟关系,不能动不动都带“长”。至于讲话响不响,不在于是不是“长”,根本的在于是不是体现了毛泽东思想,是体现毛泽东思想的话,不带“长”也响;不是体现毛泽东思想的话,不管你是什么“长”也不响。以后,我更加注意和战士打成一片。
今年发放夏服时,我看战士每人发了一双松紧口的布鞋,心里就转来转去想买一双穿。虽然最后没有买,但为什么脑子里打转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为人民服务》,发觉自己经济条件宽裕了,开始想享受了,以为一双布鞋花不了多少钱,手松一点就买了,紧一点也可以不买。手是受思想支配的,鞋子又不是没得穿,这一松一紧之间,包含着两种世界观。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缺少的不是鞋子,而是毛泽东思想。于是我又买了一些毛主席著作单行本。有位老战友来看我,见我包袱里除了战士衣物,就是毛主席著作,便问我:“你就这么点‘家当’呀?”我想,这不算少了,够我用一辈子的。一个人民的勤务员,是从物质上“武装”自己,还是从思想上武装自己,这是关系到变不变质、能否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大问题。个人的物质“家当”越大越害人,只有让毛泽东思想在自己的头脑里越装越多,越扎越深,才能永远做人民的勤务员,革命干劲才能越来越充沛。
排长杨先稳从入伍那一天起,就牢记毛主席的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教导,走到哪里都紧密地联系人民群众,被群众称为“人民的好儿子”。他说:
“老三篇”越学,阶级感情越深
毛主席教导我们“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怎样才能做到?我想,要真正做到,首先要有深厚的阶级感情,要做到永远不忘劳动人民是我们的父母,永远不忘我们是劳动人民的儿子。
在我们住进农村去做群众工作的时候,生产队里有位贫农高大娘,六十多岁了,一个人生活不方便。能不能为她出点力呢?毛主席教导我们,对同志对人民要极端的热忱。贫下中农有了困难,我们不能看着不管。这正是检验我们阶级感情深不深的时候。
于是,我决心把她的家务活包下来,不管工作有多累,我每天都要去,尽一切力量减少她的劳累。有一天,她端来一碗合包蛋要我吃,我婉言谢绝了。大娘说:“光做事情不吃东西,叫我怎么谢你呢?”我把大娘领到毛主席像跟前,说:“是他老人家叫我关心群众生活的,你要谢就谢毛主席。”大娘踮起脚跟,用手摸着毛主席的像,淌着泪说:“你老人家万福,我一辈子听你的话,一辈子跟你走。”我为人民做点事,人民更加热爱毛主席,更加热爱社会主义,我打心眼里高兴。
卫生员江天柱认真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千方百计搞好卫生工作,被战士们誉为“红色卫生员”。他说:
“老三篇”越学,革命责任心越强
我入伍前,在地方医院当医生。入伍后,叫我下连当卫生员,我想不通。到连队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使我认识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但要乐于“大材小用”,还要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才行。
开初,我觉得有了病号随叫随到,就算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后我想,随叫随到并不能制止病号的产生,还不能算对待工作极端的负责任。于是,我又帮助炊事员搞好伙房卫生,自己动手打扫营区杂草、疏通污水沟,向大家宣传卫生常识。这样做卫生工作,看来比在地方医院当医生时,要负责任得多,但从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要求来看,光做这点事还差得很远。我看干部们夜里查铺查哨,这也是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嘛,于是,我也常到班里去给战士们压蚊帐、盖被子。时间一长,谁爱蹬被子,谁爱开蚊帐,我就有数了,查铺首先查他们。
过去我当医生,想也没想过要干这样的具体事情。这件事使我深刻认识到,“极端”是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高标准,要真正做到“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必须有“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只有“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才能有“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以后,我就严格地以这两个极端为标准,做好卫生工作。我想到附近生产队七十四岁的王阿婆,当了大半辈子雇工,被地主折磨成半身不遂,一直躺在床上不能翻身。我把阿婆当成自己的母亲,每天中午去给她针灸。五个多月后,瘫痪了十几年的阿婆终于下床来,走出门,第一次看见了解放以后的新光景。阿婆情不自禁地淌着眼泪说:“毛主席呀!我老婆子是托你老人家的福啊!”这时我才想到,像我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敢于治疗这样难治之症,这也是托了毛泽东思想巨大威力之福啊!
讲用会开得非常红火。一个个发言,一条条经验,都生动、具体地说明:“老三篇”是座右铭,是改造世界观的必修课。大家一致表示,不但自己要毕生活学活用“老三篇”,而且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更好地带头学,带头用,带动部队更广泛更深入地活学活用“老三篇”,在灵魂深处大闹革命。
(据新华社南京十六日电)(附图片)
参加成都部队第二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某师副政委张示新(左二)等认真讨论林彪同志的指示,决心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