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发扬毛主席亲自培育的革命传统 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 长冈公社革委会努力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热烈赞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8-07-16
第4版()
专栏:

继承和发扬毛主席亲自培育的革命传统
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
长冈公社革委会努力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热烈赞扬
新华社南昌十四日电 江西兴国县长冈公社革命委员会,发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培育的当年长冈乡工作人员联系群众、关心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努力创造新的“第一等的工作”,得到全社贫下中农的爱戴,广大群众称赞他们是新的“模范的长冈乡工作人员”。
三十多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来到长冈,写下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和培育下,当年的长冈乡干部以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光辉文献中,赞扬他们是“模范的长冈乡工作人员,可尊敬的长冈乡工作人员”,并亲手树立长冈乡为当年苏区的一面红旗,号召“学习长冈乡”,“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长冈公社革命委员会把毛主席亲自培育的当年长冈乡工作人员的传统作风接了过来,发扬光大,和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从而率领全社贫下中农社员迎来了革命和生产的一个个胜利。在全社,毛泽东思想空前大普及,无产阶级专政空前加强,社会主义阵地空前巩固。今年全社的春收作物比去年增产两倍,获得了特大丰收;早中稻禾苗,长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从省内各地到长冈参观学习的一批批革命群众,一致称赞长冈公社革委会创造了新的“第一等的工作”,是全省学习的一面红旗。
把毛主席培育的革命传统作风继承下
来,把毛主席树立的长冈红旗举得更高
今年三月六日,长冈公社在全县第一个成立了公社革命委员会。这天,全体革委会成员来到长冈大队,参观记载毛主席在长冈作调查的革命纪念馆,访问毛主席当年访问过的革命老干部,到毛主席当年劳动过的田地里参加劳动;最后,来到毛主席当年开调查会的列宁小学旧址,重温了毛主席的《长冈乡调查》和《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辉著作。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和毛主席亲自培育的革命传统作风,给革委会成员以深刻的教育。大家激动地说:“毛主席当年亲自培育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我们革委会成员学习的最好榜样,毛主席当年亲手树立的贯彻群众路线的长冈红旗,是我们革委会战斗的旗帜。我们一定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把毛主席亲自培育的革命传统作风继承下来,把毛主席亲手树立的长冈红旗高举起来,以第一等的作风创造出第一等的工作!”全体革委会成员当即制定了发扬光荣传统、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
长冈公社有四千四百多户,横直四五十里,地区大,又分散。但是,有贫下中农代表参加的革命委员会,本身就具有联系群众的优越条件。公社革委会充分运用和发挥这种优越性,以当年毛主席亲自培育的革命传统作风为榜样,从各方面密切了与贫下中农的联系。
公社革委会成员多数是不脱产的贫下中农代表,他们分布在各个大队,同群众联系密切。因此,革委会就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通过他们广泛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带到革委会里来,把革委会的决议和任务带到群众中去。
公社革委会中脱产的成员,也象当年长冈乡工作人员那样,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革委会将全社划成若干片,脱产的成员分片包干,蹲到生产队里,住到贫下中农家里,虚心向群众学习,耐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群众中落脚生根。
革委会经常开门整风。公社革委会成立以来,已先后四次邀请全社贫下中农代表,给革委会提意见,出主意。每进行一次整风,革委会成员同群众的联系就前进一步。
公社革委会以毛主席当年亲自培育的革命传统作风为样板,经常组织全体成员对照自己找差距,用毛泽东思想去批判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影响,不断扫除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永远保持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长冈公社革委会发扬毛主席亲自培育的革命传统作风,同贫下中农建立起了广泛、经常的密切联系,有力地促进了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推动了革委会的各项工作。革命群众代表陈承志当上革委会副主任后,仍然和普通群众一样,有事同群众商量,同群众一起斗私批修,同群众打成一片。他说:“联系群众是毛主席树立的传统,是我党的根本作风。一个革命者如果丢掉了这个作风,思想就要变质;一个革命政权如果丢掉了这种作风,政权就要变色。”革委会副主任刘宗源原来是公社党委书记,通过学习传统作风和亲身实践,认识到自己过去所以犯错误,根本原因就是脱离了群众。现在,他密切联系群众,住到社员家里,拜贫下中农为师,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实践,他深有体会地说:“毛主席树立的传统,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广大贫下中农永远是我学习的老师,密切联系群众是我永远要保持的作风。”
“革命委员会真正好,什么事
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关心群众生活,是毛主席当年亲自培育的长冈乡工作人员的传统作风。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光辉文献里,记载着当年长冈乡工作人员关心群众生活的生动事迹和群众对工作人员的高度称赞:“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长冈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在带领广大群众狠抓阶级斗争,认真贯彻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这一伟大方针的同时,革委会成员象当年长冈乡工作人员一样,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关心群众生活,体贴群众疾苦,对广大贫下中农的切身利益问题,一点也不疏忽,一点也不看轻。最近全公社遭到百年未有过的特大洪水,革委会及时组织群众抗洪抢险,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洪水刚退,有些生产队的社员缺柴少菜,革委会便迅速组织兄弟生产队给他们送来了柴和菜。有些生产队一部分农作物被水淹没,需要改种,革委会就及早从县里办来了种籽。革委会成员还带着毛主席著作到生产队,办起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社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迅速恢复了生产。广大贫下中农称赞说:“革命委员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长冈公社革委会,经常以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来告诫自己。他们说,关不关心群众生活,是对群众的阶级感情深不深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不能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革委会经常把群众生活上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开展讨论,作出决定,切实执行。革委会成员不仅亲自接待和处理群众的来访来信,热情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还经常到贫下中农家里去问寒问暖,上门解决问题。
长冈公社革委会事事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广大群众对革委会更加热爱、更加拥护、更加支持。他们有了好主意,就满腔热情地给革委会提出来;革委会的同志有了缺点,他们就真心实意地指出来。当一小撮阶级敌人妄图动摇革命委员会时,他们就坚决揭露,坚决打击。他们说:“革委会是代表我们贫下中农利益的,是和我们贫下中农呼吸相通的,我们一千个拥护,一万个支持!”
“革委会同志好作风,艰苦奋斗为革命”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这是三十多年前,长冈人民赞扬长冈乡工作人员艰苦奋斗好作风的一首山歌。现在,新生的长冈公社革命委员会,把这个光荣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了。全体革委会成员工作艰苦,作风朴素,办事精打细算,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们下队工作,脚穿草鞋,头带斗笠。有的成员还提着粪箕,一路走一路为生产队拾粪。他们住到贫下中农家里,同群众吃一样的饭菜,如数付给群众伙食费,从不多吃多占。革委会主任肖承兰工作到那个生产队,就在那个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而且不怕苦,不怕脏,挑担拣重的,干活抢脏的,经常滚得一身泥,累得一身汗。贫下中农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有时对他说:“你是泥巴里滚大的,现在当了革委会主任,工作又忙,就不要滚得一身泥了。”肖承兰总是回答说:“艰苦奋斗是毛主席亲自培育的传统,参加劳动是劳动人民的本色。工作条件好了,传统不能丢;当了革委会主任,本色不能变。我是为贫下中农办事的,身上永远也不能脱离泥巴呀!”
长冈公社革委会成员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还表现在发扬“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的革命精神,帮助一些后进队改变面貌上。石燕大队处在最远最偏僻的一个山窝里,工作基础较差,是个后进队,过去一些干部下队都不愿意到那里去。公社革委会刚成立,革委会成员谢名昌身揣毛主席著作,背着行李来到了石燕大队。他住到贫下中农家里,白天和社员一道上山下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晚上开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他到公社开会,一趟二十多里,不管早晚,会一开完就赶回去,及时向队干部和社员传达。队里过去生产搞得不大好,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他从不特殊。他总是以毛主席的教导鼓舞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生产跃上去。谢名昌以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以自己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动群众和队干部,促使这个队的群众和干部拧成一股劲,春、夏季生产连连打胜仗,显著改变了后进面貌。这个队的社员说:“革委会同志好作风,艰苦奋斗为革命;干群结成一条心,长冈公社一片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