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南阳地区构林“五·七”干校在劳动中狠抓干部世界观的改造 老干部焕发了革命青春 新干部更加朝气蓬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9-08
第4版()
专栏:

南阳地区构林“五·七”干校在劳动中狠抓干部世界观的改造
老干部焕发了革命青春 新干部更加朝气蓬勃
据新华社郑州七日电 河南省南阳地区革委会构林“五·七”干校,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的头脑,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从而提高了广大干部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提高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使老干部焕发了革命的青春,新干部更加朝气蓬勃。
构林“五·七”干校,是南阳地区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的伟大教导,于去年十一月在原黄牛繁育场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先后有一千多名干部到这里经受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经过十个月来的实践,他们深深体会到,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创办“五·七”干校,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需要,是实现干部思想革命化,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需要,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战略措施。
广大干部到“五·七”干校以后,开始有一些干部有进干校“低人一等”的思想,说什么“干校,干校,劳动改造”。少数犯错误的干部抱着“接受批判,听候处理”的态度,个别青年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捍卫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立了功,不应当来干校受“惩罚”。还有的“三门”干部抱着到干校“先民后官”,“劳动镀金”的错误态度。
针对这些错误思想,校革委会及时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有关干部下放劳动的教导,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修正主义的干部路线,肃清“下乡镀金论”和“劳动惩罚论”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的流毒。通过学习,广大学员明确认识到,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是广大干部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必由之路,从而端正了态度,树立了在“五·七”干校经受劳动锻炼,进行思想改造的决心和信心。
十个月来,广大干部经历了一个由“官”到民的急剧变化,灵魂深处闹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大革命。有一个革命老干部,在民主革命时期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进城以后,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思想逐渐变“修”,人们称他为“三水干部”(薪水、茶水、药水)。到干校后,学校发给他一根放猪鞭,把放猪任务交给他。经过十个月的放猪生活,使他深刻认识到,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对革命的背叛;脱离了劳动,脱离了群众,就意味着和平演变的开始。他说:“我拿的不只是一根放猪鞭,而且是一根反修防修鞭,这根鞭狠狠地抽打了我的官气,这根鞭狠狠地抽打了我的资产阶级思想,我要用这根鞭,不断地鞭策自己,紧跟毛主席,革命到底。”很多年轻干部,经过劳动锻炼,更加朝气蓬勃。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五·七”干校创办以来,始终把改造世界观,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作为一项根本任务。经常教育广大干部正确认识劳动和改造世界观的关系,不断肃清“生产好就是政治好”,“劳动好就是思想好”的修正主义流毒,使大家认识到,劳动能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但劳动不能代替思想革命化。只有结合劳动,不断斗私批修,提高继续革命的觉悟,才能实现思想革命化。
南阳地区革委会构林“五·七”干校,十个月来,先后已输送出三百多名干部,有些充实到各级革委会,担任了领导职务,成为抓革命促生产的骨干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