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坚决落实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蓬莱县实现粮食花生双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3-12
第1版()
专栏:

坚决落实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蓬莱县实现粮食花生双丰收
据新华社济南电 山东省花生产区蓬莱县,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狠抓革命大批判,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路线教育,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夺得了粮、油双丰收。去年,全县二十五万四千亩花生,平均亩产三百斤,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九;粮食平均亩产五百六十三斤,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八,重点种植花生的各社队,已经作到粮食自给有余。全县去年共向国家交售粮食四千一百六十万斤,交售花生(皮果)五千五百万斤,平均每户交售粮食四百五十五斤,花生六百斤。
蓬莱县粮、油双丰收哪里来?他们不靠天、不靠地,全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征服穷山薄土,战胜自然灾害,夺得了丰收。广大干部、群众深有体会地说,去年,是大破大立的一年。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是在大破大立中提高的;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是在大破大立中落实的;先进经验在大破大立中推开;粮、油生产在大破大立中发展。
蓬莱县的花生生产,十多年来经历了三次起伏。一九五三年,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花生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大幅度增长,到一九五五年,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大砍合作社的妖风下,花生产量降了下来;在合作化高潮和公社化运动中,花生产量又迅速上升,但由于刘少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黑货的干扰,花生播种面积和产量又降了下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花生播种面积和产量逐渐提高,一九六六年获得了空前大丰收。
去年春天,蓬莱县革委会总结了多年来花生生产的经验教训,从三次起伏中,清楚地看到了花生生产中的两条路线斗争: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政治挂帅,为革命种田,服从国家计划,花生就获得丰收;在受到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干扰时,“金钱挂帅”,种田为吃穿,不顾国家计划,花生就减产。他们从历史经验中认识到,有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有一切。路线正确了,低产可以变高产;路线错了,高产也会降下来。县革委会领导成员遵照毛主席关于“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的教导,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带头进行革命大批判,发动广大干部从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中,忆苦思甜,进一步提高路线斗争觉悟。大家表示,一定要拉好革命车,看准革命路,永远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蓬莱县的花生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年都向国家交售大量油料。过去,有的干部沾沾自喜于花生产量不低,贡献不少,缺乏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因此,风调雨顺产量高,遇到灾害就跌跤。
这种状况怎样才能改变呢?蓬莱县革委会在总结两条路线斗争的经验教训中找到了答案。他们深刻认识到,过去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有的干部抓的是春夏秋冬,干的是催耕催种。正如群众批评的那样:“抓生产,产不增,抓花生,果不生,毛病就在干部单纯地抓生产,没有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狠抓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于是,全县围绕“创业还是守业”,“动手还是伸手”,“大干快干还是小干慢干”三个问题,展开了一场群众性的大辩论。
这场群众性的大辩论,猛烈地冲击了靠天靠地、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广大干部、群众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积极性大发扬。全县人民以大寨为榜样,苦干实干一冬春,深耕深刨花生地十二万亩,压沙换土五万亩,扩大花生水浇地三万多亩,大大改善了花生生产条件。去年春耕时正遇干旱,广大群众采取找墒、深种等办法抢墒早种,与干旱作斗争,全县只用了二十天时间,就又快又好地适时完成了播种任务,春旱之年夺得了一次全苗。
蓬莱县种植花生,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高级合作社时期,就涌现出了许多花生生产的先进单位。十多年来,这些老典型单位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提高,一批批新典型也不断涌现。团结大队党总支书记姚士昌,就是这些先进典型的代表。全县推广了姚士昌和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促进了花生增产。但是,有些人抱着老框框、老经验、老种法不放,不愿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县革委会认为,这说明在推广先进经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不破除人们头脑中的旧思想,不狠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好经验也无法推开。县革委会领导成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的教导,大破老框框、老经验、老种法,大立“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不断革命精神,使大家认识到,老框框要打破,老经验要提高,老种法要改革。从而在全县范围内很快推广了一套种、管、收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对促进去年全县花生大面积平衡增产起了良好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