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抓剥离先行 促矿石增产——大冶铁矿产量超过设计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08
第2版()
专栏:

抓剥离先行 促矿石增产
——大冶铁矿产量超过设计水平
在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方针指导下,武汉钢铁公司大冶铁矿,坚持合理的采剥比例,几年来,出现了矿石大幅度增产的新局面。一九七○年生产的矿石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九;一九七一年又比一九七○年增长百分之四十。由于采矿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好,今年的生产形势也是好的。这个矿是我国大型凹陷露天铁矿中第一个超过设计水平的单位。
大冶铁矿于一九五八年建成投产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各项工作都在稳步前进。后来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干扰,在重采矿轻剥离的错误方针指导下,曾大搞什么“中心开花”,实际是“杀鸡取蛋”。一九六○年矿石产量虽然超过了设计规模,但是剥离却欠账六百四十万吨。结果“一年乱采矿,连年大减产”。减产最多的一年,只有设计能力的三分之一左右。经过六年的调整,才还清了剥离欠账。这期间,又受到了右的干扰,一些干部错误地接受采剥失调的教训,不仅不敢挖掘现有采矿场的生产潜力,反而将设计能力降低百分之十一,结果矿石生产一直上不去。一九七○年,全矿职工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右的和形“左”实右的错误路线,总结了采矿剥离失调的经验教训,认识到:重采轻剥,只采不剥,违反矿山生产客观规律,是主观唯心论;消极对待采剥并举方针,不敢“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机械唯物论。两者都是把采矿与剥离、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阻碍了矿山生产发展。
采剥并举,是矿山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而政策都是通过各级干部执行的,为了落实矿山生产技术政策,大冶铁矿注意加强了矿山的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注意保持了各级领导骨干的相对稳定。矿和车间的负责干部,矿革委会生产组的主要干部,都是有一、二十年矿山工作经验的同志。全矿主要生产岗位的老工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工段长以下基层干部,百分之九十左右是有十年以上工龄的老工人,这是把采剥并举政策贯彻到底的重要保证。这个矿还大胆使用技术人员,并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如工程师肖德明被派到西采场担任车间主任时,这个车间由于采剥关系处理不当,生产比较被动。他一去就把调整采剥关系提到议事日程上,有的人向他建议:你新官上任,还是先顾当前生产任务要紧。车间党组织批评了保当前,丢长远,走捷径,图省事的错误意见,支持了他的作法。经过几个月的苦战,迅速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全车间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年计划,矿石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一百五十六,受到矿党委的表扬。
大冶铁矿从实践中体会到,执行采剥并举方针,是一项比较复杂细致的生产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他们根据精兵简政的原则,调整充实了矿和车间的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健全了地质测量部门,作为各级党组织贯彻采剥并举方针的“参谋部”。在采剥技术管理上,他们特别注意狠抓采剥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检查等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措施。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实行“定点剥离,按线推进”,不得随便更改剥离位置。这对协调采剥关系,保证采矿的正常进行,有很大作用。
凹陷露天矿是增产还是减产,关键在于下延速度的快慢。大冶铁矿在保持采剥正确比例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困难问题就是开沟速度慢。全矿成立了“三结合”开沟攻关小组,加强开沟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固定专人专机,保证大沟掘进。同时大搞技术革新,大大加快了开沟速度。过去开沟月进尺六、七十米,现在提高到一百多米;过去采场下延速度每年三点四米,现在提高到七点八米,超过了设计要求,使全矿生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