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10
第2版()
专栏: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中共云南省楚雄县委员会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的教导,联系落实政策的实际,认真攻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学习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
一场争论的启示
有一次,我们在贯彻执行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时,县委会展开了一场辩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一部分同志提出,要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坚持执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搞好劳动管理,实行生产责任制,才能调动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另一部分同志认为,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社员的觉悟提高了,如果再实行劳动定额管理,就会倒退到“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的老路上去,把人的思想引向邪路。两种意见,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县委便要求大家联系执行政策中的问题,看书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分析实际问题。
有一位县委副书记长期从事农村工作,他从实践中感到,要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克服平均主义;但是,总不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自己的观点。他认真学习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和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方针、政策,对照我县农村的实际,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最初只能消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这一‘不公平’现象,却不能立即消灭‘按劳动’(不是按需要)分配消费品这一仍然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还不能做到公平和平等”。党的现行农村经济政策,正是体现了马列主义的根本原理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代表了无产阶级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学习,他对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道理就比较清楚了。
县委委员、东华公社党委书记由于路线界限不清,怕重犯错误,对落实政策持有不同意见。后来,他联系争论中的问题,把读书和总结经验结合起来,认识到:党的各项政策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行农村经济政策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制定的,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着相对的稳定性,不能混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界限,错误地把将来才能办到的事拿到今天来办。
通过学习,大家对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的认识得到了统一。这场争论,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过去我们为什么在执行政策中左右摇摆?为什么在两条路线激烈斗争中,分不清是非,辨不清方向,受骗上当?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从立场、观点、方法上来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县委领导全县人民进行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认真不认真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这决不是个人小事,而是关系到能否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大事。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坚决贯彻执行。
读书和实践结合
“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单从书本上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才会有深刻的理解。于是,我们带着调查组分别深入到山区、坝区的一些社队,把学习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
县委书记多次和机关工作人员一起到一些生产队调查研究。一次,他到中邑舍公社瓦窑生产队,了解到这个队过去对社员投肥没有付给合理的报酬,影响了社员的投肥积极性,每年社员投肥只占全年用肥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后来,这个队纠正了这个错误,社员投肥就上升到占全年用肥的百分之三十。这件事对他启发很大。他深深感到,必须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方针、政策,才能调动广大社员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通过学习和调查,他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原来不同意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县委成员到红旗公社小河口生产队进行调查。贫下中农向他反映:“前些时候,由于没有落实好‘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挫伤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生产上不去。后来,我们认真贯彻了政策,坚持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大家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发挥出来了,生产进度快,质量好,粮食又获得丰收。”从这个事例中,他受到了教育,看到了贯彻执行政策对革命和生产的促进作用。结合这个实际,他又反复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加深了对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一马列主义原理的理解。
反复学习 不断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看书学习和实践,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落实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果,调动了广大群众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客观情况是复杂的,我们对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不可能一下子都认识清楚了。这要有一个过程,要经过反复。有段时间,有的生产队在搞了按劳计酬后,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有的人做活不顾质量的现象。有的县委委员便怀疑执行按劳计酬政策会不会背离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因而在执行政策中又缩手缩脚起来。我们抓住这个问题,重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的有关教导和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只要我们在落实政策中,把执行政策和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结合起来,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后,我们把路线教育和政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落实政策中,坚持对干部和社员进行思想和路线教育。经过不断教育,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树立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不仅更好地坚持了按劳计酬的政策,而且正确地处理了革命和生产的关系,用无产阶级政治统帅劳动定额管理,调动了大家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