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作实事求是的模范——记湖南省衡山县委书记吴振东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08
第3版()
专栏:

作实事求是的模范
——记湖南省衡山县委书记吴振东二三事
“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中共湖南省衡山县委书记吴振东经常用毛主席的这一教导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也这样严格要求自己。这里记叙的是他坚持实事求是作风的几件事。
对上对下都老老实实
在上级召开的一次县委书记会议上,各县的县委书记讨论扩大双季稻问题,一致认为,要增加粮食总产量,就要扩大复种面积,不种中稻。但是,老吴在会上却说:“中稻在我们衡山还不能一点不种。”他如实地反映了衡山的情况:衡山二十七个社(镇),有八个公社的部分大队和生产队在南岳山区。这些地方清明不断雪,谷雨不断霜,每年山脚下播种早稻了,山上还是零下七、八度;秋季“寒露风”也来得特别早,晚稻抽穗不壮籽。东湖公社岳林大队和南岳公社大力大队,一个在南岳的后山,一个在南岳的前山。有一年,岳林大队插了百分之六十的双季稻,因为风大、雾多、气温低和日照短,晚稻几乎失收,两季单产合计不到六百斤。同样条件的大力大队坚持种一季中稻,自一九六七年以来,粮食亩产一直稳定在九百斤左右。山区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因此,他说:在目前的条件下,衡山还不能取消中稻,不能百分之百插双季稻。听了老吴这番话,同志们都满意地点了头。
吴振东对上不说大话和假话,对下提倡说老实话,办踏实事。
去年早稻收割后,在公社党委书记会上,各公社都报了早稻产量。老吴认为多数公社报的产量都差不多,就是有个公社前一阵禾苗长得那样好,现在报的产量却出乎意料的少,里面必定有文章。但他没有马上追问这个党委书记。散会后,他到这个公社调查访问。通过亲眼观察和反复询问,发现这里土质沙性重,泥脚浅。早稻刚插下去,因为有基肥,“轰得起”,禾苗长得好;后来,由于送穗肥不足,禾苗没后劲,“稳不住”,所以谷粒不饱,真是“喜死人的禾,气死人的谷”。原因找到后,老吴和这个公社党委的同志一起,研究了今后改良土壤,增加肥料,多打粮食的措施。
经过试验 然后推广
衡山县委工作扎扎实实,对下面从来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和要求。老吴常说:“推广技术措施不要提硬指标,要让底下有回旋的余地。”
一九七○年,衡山县第一次推广水稻小苗带土移栽新技术。应该搞多大面积?县革委会常委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有的建议推广百分之五十;有的说只能推广百分之十;有的同志认为小苗带土移栽优点多,主张搞个大一点的硬指标下到各公社。三种意见争执不下。
吴振东同志没有急于作决定,而是建议大家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调查,按照实际情况,再商议决定。
他到沙泉公社和宋桥公社找干部了解情况,和老贫下中农座谈。群众对他说,初搞小苗带土移栽,面积不宜过大。理由一是小苗秧龄期短,草籽(绿肥)翻犁任务重,人力、畜力做不赢;二是对这项新技术没经验,一定要通过试验才好推广。他到一个大队同干部、社员仔细算了人力、畜力和时间账,心里有了底。
第二次讨论这个问题,老吴先让大家汇报了调查的情况。然后,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的教导,并引导大家回顾一九六九年防治三化螟时,由于没有考虑平地、山区和丘陵地区螟虫生长各不相同的特点,搞了“一律化”,造成晚稻减产的严重教训。他对大家说:“一个办法,在一个地方是好的,到另一个地方,因为具体条件不同,就不一定好;别人的经验,没经过亲身实践,并不等于是自己的经验。搞小苗带土移栽,可以提出一个‘建议’,不作命令下达,只给下面参考。”大家都认为老吴这番话说在理上。县革委会按照实际情况,提出了推广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建议数”给各公社参考,强调由下面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推广面积。结果,这一年早稻虽然遇上“倒春寒”,烂了秧,全县还是适时完成了春耕春插任务。
培养典型不能靠“吃小灶”
吴振东同志经常对下去蹲点的干部说:“我们蹲点要讲究实效,不要搞特殊化,要办成群众服气的点。”
去年,吴振东同志到太平大队去蹲点。在老吴不在队里的时候,蹲点的干部和社员一道筹建集体养猪场。建猪栏缺木材,有个蹲点的干部打报告请县有关部门批等外木材。经办的同志说:“等外木材有是有,只是吴书记没跟我们打过招呼!”这个干部立即打电话找老吴。老吴想,培养典型,要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吃小灶”,叫人家学什么呀?他赶回队里,一面做思想工作,一面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办猪场。他带领干部、社员土法上马,挖窑洞,用石头砌拱式猪栏。十五个队很快都办起了集体养猪场。
太平大队多快好省地发展养猪的经验,推广到全县,远远近近都有人到太平大队参观学习。看到那一孔孔窑洞、一间间用石头垒起来的猪栏,大家佩服地说:“回去一定要照着好好干!”点上经验在面上开了花。全县办起集体猪场二千多个,每户平均养猪三头。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