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水库小 作用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04
第2版()
专栏:

水库小 作用大
河南伏牛山南麓,杏花山下,有一座小型水利工程——汤河水库。水库下游,南北两条干渠蜿蜒如带,盘绕七十多个山岗,跨越十七条河沟,直通三十三座大小塘堰。潺潺流水,灌入农田,形成了一个水利灌溉网。这一座座塘堰,分布在四个大队,群众叫它“长藤结瓜”。
“长藤结瓜”好处大,使大部生产队的粮食产量上了《纲要》。去年秋季大旱,全灌区平均亩产粮食仍达到五百多斤。贫下中农赞扬说:“长藤结瓜连成串,又能蓄水又能灌,昔日十年九不收,如今变成小江南。”
汤河水库是一九五八年开始修建的。按照水库设计,可蓄水六十五万立方米,受益面积达二千五百亩。可是,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渠道不断延伸,水稻面积不断扩大,这个小水库的水不够用了。怎么办呢?
公社领导同志向贫下中农请教。一个老贫农说:“蓄水如蓄粮,要想多蓄水,就得修塘堰。”但也有人认为,塘堰蓄水少,浇地如点眼,起不了大作用。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塘堰虽然小,蓄水少,如果队队都搞小塘堰,就可以积少成多,起到大水库的作用。大家看法一致了,在公社领导下,组成了由干部、老农、技术员三结合的勘查小组。他们扛起三角架、水平仪,坡坡走,沟沟看,实地测量计算,本着占地少、花钱少、当年可以受益的原则,选择了簸箕形、砚凹池、泉眼坑、闷水湖、荒地滩等四十处修筑塘堰坝。二十八个生产队,队队都有修塘筑堰的任务。他们长计划,短安排,分别轻重缓急,农忙少搞,农闲突击搞。几个冬春,建成了三十三座塘堰坝,浇地面积由一千二百亩扩大到三千亩,水稻面积由三百多亩扩大到一千多亩。
“长藤结瓜”搞起来了,各生产队都有一、两个小水库,平时把雨水、泉水等拦蓄起来。到了汛期,水库放水入塘堰,再拦蓄洪水。平时蓄,用时放;遇到干旱,水库、塘堰一齐开闸。在去年抗旱斗争中,全灌区的水库、塘堰一齐开闸放水,使大片农田得到了灌溉。大家总结“长藤结瓜”的好处是:一、可以多蓄水,这就体现以蓄为主的方针;二、减轻水库负担,保证汛期大坝安全;三、工程小,投资少,当年受益,可以发挥队办水利的积极性;四、减少因渠道长的水量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五、解决了输水工程小、用水集中的矛盾,做到上下游兼顾,适时灌溉;六、节约劳动力,就近浇水,便于管理。真是小水库发挥了大作用。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