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春到西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4-08
第3版()
专栏:

春到西沙
生机勃勃的春天,又来到了祖国神圣领土——美丽的西沙群岛。庄严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群岛蓝空。碧涛滚滚的海面上,渔轮的机器欢唱着,正在忙着夺取海产新丰收。在树木葱郁、红花繁开的海岛上,到处是团结战斗的景象:守卫海岛的军民正在深入批林批孔,并肩战斗,掀起了建设海岛的新热潮。
欢腾的珊瑚岛
西沙群岛的珊瑚岛,曾一度被南越西贡当局无理侵占,如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到处洋溢着胜利的欢乐。
初春的一个夜晚,广东省海南行政区文艺工作队来到这个不到零点三平方公里的小岛,为前线军民进行慰问演出。出生在海南岛文昌县的老演员陈文仲,三十年前曾在渔霸的一条船上当雇工,航行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间,在甘泉岛上加过水,在珊瑚岛上砍过柴。三十年后的今天,他重新登上珊瑚岛,回想起新旧社会两重天,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心情就象南海的波涛一样不平静。为了抒发自己的欢乐心情,他演奏了一首唢呐独奏曲,受到驻岛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天夜晚赶来观看演出的,还有正在西沙群岛海面捕鱼的渔民。他们中的许多人祖辈就在这里捕鱼,他们自己也为开发西沙群岛流过辛勤的汗水,对这一带的每个岛屿和礁盘,就象对自己的渔船那样熟悉。海南岛琼海县潭门公社草塘大队五十多岁的老渔民张泮洲,一进入演出场地,看到场地边上高大的椰子树就很激动。他说:“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就拿这棵椰子树说,就是我父辈的渔民在这儿亲手栽种的。当初是三棵,长得都很茂盛,我们上岛后经常在树下乘凉。后来,由于台风袭击和南越西贡当局的军队的破坏,现在只剩下这一棵了。椰子树下那口井,是我祖父那一辈的渔民挖的,井水甘甜,是我们来这里捕鱼时补给淡水的重要地方,今天看到这些感到格外亲切。”
慰问演出一直进行到深夜。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立下了功勋的英雄军民,热烈感激祖国人民的慰问。他们表示,决心在保卫西沙、建设西沙的斗争中作出新的贡献,誓把祖国南海的明珠——西沙群岛,建设得更壮丽。
沸腾的战斗生活
西沙自卫反击战后,甘泉、金银、珊瑚岛上的战士们立即开始了建设海岛的劳动。他们清除岛上的鸟粪、荆棘,在灌木丛中搭起帐篷;拾来一筐筐珊瑚石,把地面铺垫得平展展的;在丛林中挥动砍刀,开辟出一条条通道。在许多帐篷的前面,战士们还用珊瑚石镶嵌了“身居南海,心向北京”八个大字,表达他们对祖国每一寸土地都无限热爱的深情。
海岛生活是艰苦的。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在艰苦斗争中充满了革命豪情。他们围着马灯认真攻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赶写文章,狠批林彪和孔老二的“克己复礼”。蔬菜一时供应不足,他们就以咸盐、干菜下饭;没有淡水洗澡,他们就自己掏井取水擦身。虽然还是初春,可这里天气却很炎热,中午太阳把帐篷烤得象蒸笼。指战员们把帐篷四周掀起来,任凭海风吹。战士们豪情满怀地说:“春风为我抹汗,浪涛为我催眠,为建设南海长城,愿把青春贡献!”
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中立下功勋的英雄水兵,日夜驰骋在西沙海区星罗棋布的岛屿之间。他们巡逻、护渔,为建设海岛的军民运送淡水、粮食和各种日用品。每当清脆的汽笛声传来,岛上军民总是欢呼着奔向海滩,帮助卸船,到处洋溢着陆、海军战士和渔民群众团结战斗的情谊。
宝岛春汛忙
西沙群岛是热带气候,全年最低温度在摄氏十六度以上。茂密的热带灌木披盖的大小岛屿,被白色的珊瑚礁一衬托,望去就象一个个巨大的盆景,装点在祖国南海万顷碧波之中。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革命委员会所在地。岛上,水产站、商业站、气象站、医院、发电厂、邮电局、粮所和驻岛军民的住房,一排排整齐地掩映在绿树丛中。人工开辟的大型港湾里,停泊着海军的舰艇和人民公社的渔船。
春汛来到西沙,永兴岛上更是繁忙。渔轮进进出出,水产收购站里堆满了渔民们刚刚交售的各种鱼类和海参,职工们正在忙碌地分类、加工、外运。西沙群岛是我国优良渔场之一,盛产鱼类、海龟、贝类和海参。去年,只是这个水产收购站就收购水产品三千多担。在批林批孔斗争推动下,这里的渔业生产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面貌。从入春以来的生产情况看,预计今年将比去年增产几倍。
宝岛喜逢春,处处气象新。在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照耀下,祖国美丽富饶的南海明珠更加光彩夺目了!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