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四川红卫机械厂掌握斗争大方向团结干部和群众的大多数 深入批林批孔 发展大好形势 改变了“老大难”面貌,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上半年国家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7-15
第1版()
专栏:

四川红卫机械厂掌握斗争大方向团结干部和群众的大多数
深入批林批孔 发展大好形势
改变了“老大难”面貌,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上半年国家计划
据新华社成都一九七四年七月十四日电 四川红卫机械厂广大职工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牢牢掌握斗争大方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了全厂革命和生产的大好形势,改变了“老大难”面貌,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国家计划。现在,职工们干劲很大,正在夺取革命和生产的更大胜利。
红卫机械厂是一九六五年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建设起来的,一九六六年正式生产。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厂职工积极投入粉碎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斗争,经受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考验,提高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抓革命、促生产,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在斗争中,工人和干部们也走过一些曲折的道路。由于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个厂一度成为一个“老大难”单位。
批林批孔运动开始时,红卫机械厂党委首先举办了有各级领导干部一百二十多人参加的批林批孔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批林批孔的指示,学习党中央规定的有关文件。大家在学习班上讲路线,讲大局,讲党性,讲团结。厂党委的领导成员带头发言,批判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孔孟之道,总结路线斗争经验。参加学习班的同志回去以后,普遍举办骨干学习班,象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了骨干队伍。现在,这个厂各级党组织已经培训的骨干占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厂抓革命、促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
这个厂的工人和干部体会到,要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必须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牢牢掌握斗争大方向,把斗争矛头始终指向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指向反动没落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并且联系厂内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深入地开展革命大批判。工人们在大批判中迎难而上,克服文化低的困难,采取互帮互学的办法,把林彪和孔孟的一些黑话逐条剖析,对照进行批判,弄清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反动纲领的实质,激发了工人的无产阶级义愤。厂党委选出四位老工人在党委举办的骨干学习班上发言,大会小会结合,推动全厂广泛展开了忆苦思甜、批判林彪“克己复礼”的热潮。
许多干部在批判中联系自己的体会,畅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文化大革命,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工人看到领导干部的精神面貌变了,兴奋地说,企业变不变,根本在路线。我们厂成为一个“老大难”单位,根子是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现在领导决心大,群众信心足,干部和群众拧成一股绳,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企业的面貌一定会大变样。
这个厂的工人和干部通过学习和开展革命大批判,分清了路线是非,划清了政策界限,批判了林彪一伙推行的分裂主义路线,揭露和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这样就进一步团结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和群众,发展了大好形势。工人们说,搞分裂,是林彪反党集团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才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进一步增强革命团结,使批林批孔运动深入下去,把生产迅速搞上去,把林彪反党集团耽误了的时间夺回来。许多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大讲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开展谈心活动,互相走访,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密切了领导和群众的联系。
红卫机械厂党委体会到,正确区别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和群众,是实现党的总任务和总目标的根本保证。通过批林批孔运动,党委经过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现在,这个厂出现了一片团结战斗的新气象。二车间一位工人过去同厂党委副书记李增华有隔阂,李增华多次访问这个工人的家庭,热诚谈心,打消了他的顾虑,消除了隔阂。李增华又深入群众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一些工人加强了团结。十一车间主任王济祥,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提高了觉悟,逐家逐户地走访,和群众促膝谈心。在干部的带动下,这个车间生气勃勃,干部和工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革命和生产迅速发展。厂里有两个负责抓运动的中层干部叫谭秀岩和陈丁康,过去互不信任,互不服气。经过批判林彪的分裂主义路线以后,他们分清了路线是非,两人诚恳地交谈,各自都作了自我批评,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他俩说,林彪一伙妄图分裂我们的阶级队伍,我们一定要增强无产阶级党性,消除一切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现在,他俩经常带头批林批孔,工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受到群众赞扬。
批林批孔运动给红卫机械厂带来了革命热气腾腾,生产蒸蒸日上的革命景象。
春节前夕,国家给红卫机械厂下达了一项紧急任务,全厂有六百多名工人、技术人员和三十八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在春节期间坚持生产。放假过节的同志,也都作好准备,随叫随到。各个车间、工种、班组之间,主动支援,互相协作,工人和干部发挥了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二车间副主任刘盛顺等车间干部,整天坚持在车间里,及时安排调度,指挥生产。六车间老工人采用土办法进行高频淬火,解决了生产的需要,保证了进度。后勤部门也紧密配合。经过全厂职工的努力,按时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二车间老工人宋光明和薛福根批判了林彪和孔老二鼓吹的“上智下愚”等谬论以后,发挥聪明才智,革新了一种新型定位夹具,以车代钻,提高工效四倍,消灭了废品。他们的行动得到工厂领导和车间党支部的鼓励和支持,由两个人迅速发展成一个有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参加的技术革新小组。今年以来,这个小组根据生产急需,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实现了二十一项技术革新,有的工效成倍提高,有的提高了十几倍。在他们的推动下,各车间也都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
在抓革命、促生产中,广大青年工人是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五月份以来,他们响应厂党委的号召,纷纷成立青年突击队,那里需要就出现在那里。经过全厂职工共同努力,到五月底,红卫机械厂已经完成的工业总产值,达到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三点九;五个月来生产的主要产品产量,相当于去年全年产量的一点七倍,提前超额完成了上半年国家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