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试验井下施工先进技术——“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07
第4版()
专栏:

第十五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试验井下施工先进技术——“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成功
应用这项技术,能节省木材、水泥,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
新华社武汉一九七五年一月六日电 第十五冶金建设公司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在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试验成功了一项井下施工的先进技术——“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大量节省木材、水泥,降低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
这个公司主要担负矿山建设任务。过去在矿山井下打巷道,都是在井巷开挖以后,先用木材架棚作临时支护,等掘进的井巷向前延伸一定距离,再拆除木材支护,搭上拱型模板,把混凝土一锹一锹地送到模板里现浇成拱,混凝土拱与围岩的空隙间还要用石块充填,才能成为永久支护。这种支护方法工序较多,既费劳力、时间,又消耗大量木材、水泥。现在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不要木材架棚子、做模板,只要把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简易的专用喷射机,直接喷到开挖好的井巷的围岩上(遇到不良岩层,就加锚杆、钢筋网,然后再喷混凝土),一道工序就完成了永久支护。虽然喷射在围岩上的混凝土只有较薄的一层,但由于它同井巷围岩紧密结合,能充填裂隙凹穴,阻止岩层松动,密封岩面,免除风化破坏,这就充分利用了围岩自身的支承作用,达到永久支护的良好效果。
“喷锚支护”在第十五冶金建设公司试验、应用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它与现浇混凝土支护相比有许多优越性:可以节省全部坑木、模板,做到无坑木掘进。第四井巷公司由于大量采用这项新技术,到去年十月底就完成了全年掘进计划的百分之八十六,但支护巷道没有用一根木材,水泥用量也比过去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此外,劳动力节约一半,支护成本降低百分之四十,支护速度快二到三倍。
“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的新技术,是第十五冶金建设公司的职工在批林整风中初步试验成功的。这项新技术刚开始应用时,施工效率虽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喷上去的混凝土回弹下来的不少;上料系统没有机械配合,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因此,有人又想回到原来的支护工艺上去。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以后,广大职工深入批判了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认识到生产技术领域中,是革新还是守旧,是前进还是倒退,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各级党委领导职工批判林彪、孔老二鼓吹的“生而知之”、“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广泛发动群众,并在有关科研、设计、生产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实行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坚持试验改进。工人们不畏艰险,在刚刚开挖的不良岩层搞喷射试验,研究合理的喷射角度和距离,不断减少混凝土的回弹;许多技术人员整天在井下跟工人一起劳动,为了选取一个可靠数据,有时奋战二十四小时不上井。这个公司的第四井巷公司第五工程队,在其他各队的老工人和科室技术干部的协助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终于制成混凝土搅拌后台上料的一套机械,使“喷锚支护”从配料、搅拌,到输送、喷射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为矿山工人摆脱笨重的体力劳动作出了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