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野营路上拥军爱民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1-09
第3版()
专栏:

野营路上拥军爱民歌
解放军某部四连野营训练来到辽宁省辽阳市万家屯,各班分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全连同志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孔孟之道,自觉地抓好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这里记述的,就是四连同志和贫下中农一起开展批林批孔活动的几个小故事。
“这副对联换得好”
炊事班住在王大娘家里。大娘家有个穿衣镜,两边有副对联,写着“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横批是“麟吐玉书”。炊事班的同志认为,这副对联宣扬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而优则仕”的孔孟之道,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正在里屋忙活的王大娘,听到战士们谈论这副对联,就走出来对大伙说:“这是解放前一个读书人写的。我不识字,你们给大娘说道说道,看这里面有什么歪理儿?”炊事班的同志都围上来,和王大娘一起坐在炕头上,批判这副对联。一个战士说:“这副对联贩卖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剥削阶级的黑货,引诱人们脱离生产劳动,一心闭门修养,走读书做官的道路。”另一个战士说:“孔老二虽然死了两千多年,可是他的流毒到现在还没有肃清。林彪一伙继承孔老二的衣钵,大肆鼓吹尊孔读经,千方百计地兜售修正主义黑货,其险恶用心,就是企图腐蚀革命人民,为他们一伙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做准备。”王大娘听了,回忆起旧社会劳动人民没地位、没权利、也没有文化的苦难情景,也批了起来:“你们说得对,孔老二和林彪,葫芦里卖的都是一样的药。在旧社会,咱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哪能念得起书?那些念了书当了官的,也是替地主老财说话,剥削压迫咱穷人,还说些歪理迷惑咱。毛主席、共产党把咱们解放了,领导咱走社会主义道路,可要教育好下一代,叫他们读毛主席的书,听共产党的话。”接着大娘又说:“这副对联有毒,咱不要,你们想句好词换上它。”炊事班的同志知道大娘的儿子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了,便选了毛主席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写在镜子两边,横批是“继续革命”。王大娘听战士们念了,乐呵呵地说:“这副对联换得好!”
新老战士同批判
二班住在黄金生大叔家里。黄大叔是一九四七年入伍的老战士,参加过辽沈战役,并且入关作过战,一直打到海南岛,直到全国解放才复员回乡。战士们感到和当年参加过辽沈战役的老战士一起批判林彪诬蔑东北军民的反动谬论,是个很好的机会。
吃过晚饭,二班的同志就和黄大叔坐在一起,聊起当年辽沈战役的事情来。黄大叔知道部队正在批判林彪的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便主动讲述了当时东北人民积极支前,东北籍战士踊跃参军参战的动人情景。他说:“那时候,一说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老百姓都是大力支援,要人出人,要粮送粮,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了,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当向导,积极支援前线。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参军的。当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家中还有生病的老父亲。但是,我爹想到我们家在解放前受尽地主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剥削和迫害,全家忍饥挨饿,生活无着,被迫从关里逃到东北的苦难家史,说啥也要送我去参军,消灭东北蒋匪军,解放关里老百姓。战士们的劲头就更大了,行军打仗,个个都不怕苦,不怕死……”听黄大叔讲到这里,二班的战士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林彪诬蔑东北人民群众有‘盲目的正统观念’,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这真是闭着眼睛说瞎话。”“林彪被国民党反动派吓破了胆,还能看到东北军民的觉悟和力量?”“林彪和刘少奇一样,积极推行‘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投降主义路线,想跟蒋介石搞合作,根本不可能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大伙边议边批,一层一层地剥掉林彪所谓“常胜将军”的画皮,更加认清了林彪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的丑恶嘴脸。
立新风
一天,四班长郎文喜听说房东万大娘的二女儿要订婚了。按照这里的老习惯,订婚还兴送彩礼。郎班长觉得送彩礼是旧风俗,应该破除。吃过晚饭,郎班长就和万大娘坐在炕头上,讲起了小靳庄女青年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坚决退彩礼的事迹,然后说:“大娘,送收彩礼是旧风俗,是对妇女的变相买卖,是孔孟之道‘男尊女卑’的流毒。咱贫下中农可要新事新办,做立新风的带头人哪!”大娘听了,心里很开窍,说:“对,咱不信孔孟之道那个邪,也不要彩礼,只要小伙子思想好,比啥都强。”一会儿,大娘又谈到女儿结婚的事,郎班长就因势利导地宣传晚婚和计划生育的好处。万大娘接着说:“要说这个,大娘拍手赞成。俺大女儿结婚早,现在有六个孩子,光家务活就够她忙活的了,哪还能为社会主义多出力?这回呀,俺二女儿说啥也得象小靳庄的姑娘那样,实行晚婚! ”郎班长高兴地说:“大娘,你真想得通啊!”万大娘笑着说:“不但我自己想得通,我还要教育好子女,多向邻居做宣传哩!”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