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生产中的战斗堡垒 介绍哈尔滨电车厂支部保证与监督生产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2-09
第3版()
专栏:支部介绍

  生产中的战斗堡垒
介绍哈尔滨电车厂支部保证与监督生产的经验
编者按:哈尔滨市电车厂支部在保证与监督生产推动创新纪录运动上是起了一定的模范作用的,中共中央东北局为此曾特别予以表扬,并要求他们熟悉与掌握生产业务。认真检查工作,纠正党员及工人只学政治不学技术的错误现象,恢复技术学习组织,密切党群关系以及在生产运动中注意吸收优秀分子入党等意见。现该支部正在进一步努力加强生产中的堡垒作用。本文提供的若干经验可供参考,并望大家踊跃写稿介绍全国各地经验。
哈尔滨电车厂于一九四六年十月开始建党,一九四七年二月成立支部,一九四八年七月公开党。现有党员六五人,占全厂职工百分之九·四。该厂在去年元旦时曾遭火烧一次。火烧前出车二九台,由于职工们的努力,经过“五一”竞赛,增至三八台,“七一”又增至四一台,同时质量提高事故减少。一月又展开了创新纪录运动,涌现了大批的合理化建议和新纪录,机械部电机部两个主要生产部门,生产效率已较原定标时提高百分之三六·七。这些成绩的获得是和支部的监督保证作用分不开的。
把行政计划变成群众的计划
把行政上的生产任务与计划变成每个工人自己的任务与计划,哈尔滨电车厂支部在每一个生产运动中都抓紧了这一点。创纪录运动开始支部发出每个党员订出个人计划的号召后,就分别召集钳工、铸工、检车三重点组的党员漫谈会,启发大家研究商讨,并具体想办法帮助不少党员订出创造发明和改进工具的计划。接着就以此来说服动员全体党员。但因为订计划的多是技术高的党员,他们订出的计划多是有关创造改进工具的,于是不少党员就吓得不敢订了。支部发现偏向后立即再次动员,提出“干啥创啥”的群众性口号。这样,每个党员都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具体计划,并且推动帮助群众订计划。很快的团员们在党员的带头下也都提出保证。党结合团及工会在一起集中力量,投入运动中去。在“五一”竞赛时,管委会原定任务为三十三台车。支部研究了情况后认为可以增多,遂提出了争取完成三十五台车的口号。在党员大会上,动员每个党员带头订计划,并发动组部之间的挑战。会后大家情绪高涨,纷纷竞赛挑战订计划,支部遂抓紧时机协同行政、工会召开全体职工的挑战竞赛大会。党员带动群众,先进部门带动落后部门,掀起竞赛热潮,大会上一致提出了完成三十八台车的口号。最后管委会确定为“保证完成三十五台,争取完成三十八台”,修正了原来的计划。
说服鼓动保证情绪饱满
宣传鼓动说服教育,保证情绪饱满取得思想一致,同样是生产运动成败的关键。创纪录运动在管委会上提出讨论时,群众尚未发动,部分干部思想有抵抗。遂决定先作思想动员,开始仅只党员业余学习半小时,很快又吸收一部分团员和群众中的生产积极分子及党、政、工、青干部参加。接着又以他们为骨干,在支部领导和工会号召下,掀起全厂职工的学习热潮。学习中大家很快地认识到创纪录运动的意义和与工人切身利益的关系。在讨论中暴露了一些思想顾虑:如怕提高定时定质得不到超奖;怕减员,担心“生产提高了往下裁人失业怎么办”;或者是和立功竞赛相混淆,觉得“还不是让我们多干活”等。支部一方面给予正确解答,一方面反映给上级党委,推动行政在二次动员大会上针对群众思想顾虑,作了有力的动员。真正从干群思想上扫除运动的障碍,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党员带头用脑子想办法创造纪录
创纪录运动开始时,一提发明创造改进技术工具,工人们就觉着“那总得技术高的或头头脑脑干部才行,咱文化程度低,又没功夫研究”(在二次动员大会上受奖的大多是工程师、主任、小组长等),特别是学徒和帮工匠们(他们人数很多)更认为“怎能和师傅比,大工匠还没创出来,咱们更不顶事了!”光讲道理打不通人心,支部便找了一个政治进步生产积极的党员铸工组大学徒李文祥,鼓动他作出成绩推动群众,同时又动员了他师傅陈启纶(党员)帮助指教。李文祥钻心研究创造了做西门子大齿轮的新纪录。过去标定十三小时,他添作二个胎省去掏眼工夫,又改进了捣沙抹铅粉的操作方法,又在翻沙时去掉轻铁型上螺丝免去人帮抬,省工缩时,五时三四分就完成了,提高效率百分之一百八十。这一来轰动了全厂,支部、青年团、工会都以此向学徒、帮工匠和技术较低的工人宣传鼓动。大家知道了只要肯钻研都会有办法,工人们说:“立功竞赛光讲埋头苦干一贯积极,现在得用脑子了。”甚至落后工人也都成天寻思琢磨想办法。党员不仅以在自己岗位上的模范作用推动运动前进,并随时随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帮助解决问题。党员刘和林早有预定计划创造大线线吊,可是他不自己一人干,在生产小组会内和大伙研究,使工友们情绪为之提高。钳工组隋安国当职员给他进行标定时,非常不满,以为是来监督他干活了。党员李永德便耐心给他解释定时的好处,他后悔的说:“你怎么早不告诉我呢?”党员们时时注意,发现有问题就立刻向支部汇报。由支部督促行政及时解决。支部也随时检查研究各种问题,并适时解决,以保证运动经常饱满。
不向困难低头保证完成任务
在生产运动中每逢碰到困难,群众情绪低落任务不好完成时,支部总是以最大的组织工作和鼓动力量协助行政、工会,扭转情况突破难关。在迎接“七一”的生产竞赛中,建设局给了增车两台的任务,全体职工认为不成问题,决议增车三台,达到四十一台。但到六月份困难来了,一批电动机到了寿命,大齿轮掉牙,在沈阳买的扁铜线没有及时来到,坏车太多,线环缠不上,女工上夜校不愿加班……。到了六月二十七不但一台新车未增,原来三十八台车都保持不住了。全体干部都着了慌,有些人失掉了信心,个别行政干部提出难修的不修,光修好修的,四十台数完成就行了。在这样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支委会经过研究,坚决提出“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四十一台车的任务”。他们分头和行政、工会、青年团进行研究。首先党内动员,再通过党、团员关系向工友们动员谈话,解决各项具体困难,号召要求入党的工友帮助车台架车,向他们提出“加强团结,克服增车困难,以完成增车任务来争取入党”。二十七日又召开了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大会进行动员。由于会前准备充分,各部所提出的困难都得了解决,并具体计划了每部及每台车完成的时间,工友信心大大提高。会后全体紧张动员起来,分头努力。党员邹奎文带领职工当天晚上落下四台车(内新车一台),工友们更为振奋,终于在六月三十号彻底完成四十一台车的任务。运动中并发展了十个党员。支部威信在群众中大大提高。在创纪录运动中,支部时刻注意运动所起变化。十一月中旬运动进入高潮,但十二月以来新纪录逐渐稀少。支部立即分析研究小组汇报,找出运动停滞原因在于:工序衔接部门产生了不衔接现象,必须订立联系合同;奖励不及时;停工待料现象严重;工友们要求根据新情况找出新技术定额,提高工资;上级领导机关解决问题不及时;以及某些制度对生产的局限性等。支部还协助行政研究这些新课题,一边反映给上级党委,在上级党委的指导与帮助下,部分问题获得解决。厂内则召开职工代表会议讨论联系合同问题,改进工资制度与行政管理,以便运动向更高阶段发展。
电车厂支部获得这些成绩的原因在那里呢?首先在于领导思想明确,真正把保证生产当成头等重要任务。党的组织生活与党的宣传教育工作都与保证监督生产紧密结合。支部对党员组织生活和学习是抓的很紧,每礼拜六一次小组会,每天工人学习前党员先单独分组学习半小时,每半月到一月一次支部大会,这些会议和学习总是围绕着当前的生产任务来进行的,因之会议内容充实,对党员帮助教育很大。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另一方面,由于支部领导思想明确,厂内党政关系也就正常,他们没有像某些厂子闹关系的问题,也没有在枝枝节节琐碎事务上和权利范围等问题上纠缠不清。由于支部确实保证了生产,行政上也就敢于独立负责,支部也敢大胆提供意见,职责分明互相尊重,团结,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支部在生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得以充分发挥了。(附图片)
分别召集钳工、铸工、检车三重点组的党员漫谈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