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青藏高原大规模多学科考察获得丰富资料 在这次考察中,我国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发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胜利完成了五十多个学科的考察任务,为西藏地区工农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06
第4版()
专栏:

青藏高原大规模多学科考察获得丰富资料
在这次考察中,我国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发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胜利完成了五十多个学科的考察任务,为西藏地区工农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三日讯 我国科学工作者今年又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考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辽阔,一般高度在海拔四千米以上,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了阐明青藏高原地质发展的历史与隆起原因,探讨它隆起后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改造、利用它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我国科学工作者组成了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已在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先后两次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多学科科学考察。今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各地方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近四十个单位二百四十多名科学工作者组成的一支考察队,又乘胜前进,在日喀则地区以及拉萨、山南、那曲、昌都部分地区,开展了青藏高原考察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考察的项目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貌与第四纪、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地热、冰川、泥石流与滑坡、自然地理、动物、植物、土壤、气候、农业、林业、畜牧业、草场、水利经济等五十多个学科。这次考察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某些地区、某些学科研究的空白,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有关理论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西藏地区工农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锻炼的我国科学工作者,今年在考察期间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发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精神,克服高山缺氧和风雪严寒带来的困难,在中国科学院和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西藏各族人民和人民解放军的支持下,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
这次考察,在地质史的研究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地质科学工作者在仲巴以南喜马拉雅山北麓二迭纪石灰岩地层中,第一次发现了暖水型的蜓类与群体珊瑚化石,在仲巴以北岗底斯山南麓发现了古生代地层。特别是从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考察的科学工作者,同当地干部和群众结合,第一次在藏南的吉隆盆地和藏北的夏曲卡盆地发现了丰富的三趾马以及鬣狗、犀牛、兔、鹿、羚羊等十多种动物的化石,并且找到了含化石的地层层位。据已经掌握的材料分析,这种三趾马动物群的地质年代为距今三百万年到一千万年的上新世至早更新世之间。这个发现说明,青藏高原在上新世甚至早更新世时还是一个气候湿热,湖泊众多,植物繁茂的低海拔地区。只是在这以后,地壳才大幅度上升成为今日的高原。这一发现,对研究青藏高原隆起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此外,地貌与第四纪方面,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等河谷地貌、湖泊地貌、冰川地貌以及第四纪沉积的研究,为划分第四季冰期间的冰期积累了必要的资料。
在此同时,科学工作者还在林芝县附近发现了包括下颌骨、肢骨等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一九六六年,我国科学工作者曾在定日县发现过旧石器。今年,考察队又在定日县的热久找到了这些旧石器的原产地。同时,还在林芝县挖掘了一批新石器和同时代的人类头骨。据初步分析,这些新、旧石器与我国中原地区发掘的石器十分相似,人头骨的形态和结构也与内地同时代的人类头骨相似。这说明,在四千年到一两万年之前,西藏地区的人类及其文化就同黄河中游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开发西藏的地热资源,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考察队与西藏有关单位合作,在拉萨附近发现了我国第一处地热湿蒸汽田。考察队还对地热资源进行了普查。他们踏遍考察区的山山水水,行程一万九千多里,考察了一百十七处温泉泉群,找到了三十多处超过当地沸点的沸泉,还有由温泉串连而成的热水河、象火山爆发般的水热爆炸现象以及间歇性喷射的间歇喷泉等丰富多采的地热显示类型。特别是在岗底斯山区,发现了目前我国海拔最高的一处沸泉和最大的间歇泉。他们对这些温泉的形成条件、水温、水质、水量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一次,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山上,考察队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坚持一千多个小时,终于记录下一处我国最大的间歇泉的宝贵资料。
冰川科学工作者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今年继续在空气稀薄、极端严寒的冰川上坚持战斗,进一步调查了西藏东南部地区的海洋性冰川,阐明了我国海洋性冰川的基本特征、运动规律、成冰过程,确定了海洋性冰川与大陆性冰川的划分指标和分布界线。同时,考察队员们在西藏中部海拔五千多米的冰川上设立了观测站,连续四个月对水文、气象和冰川夏季的动态变化作了系统的观测。这些考察成果,丰富了我国的冰川科学,为合理利用冰雪资源和防治冰雪灾害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我国西藏地区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经过调查,今年考察队采集了大量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其中包括高低等植物、菌类、鸟类、兽类、昆虫、鱼类、藻类等,有不少是在全国或在西藏地区首次见到的,有的还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的新种。这对于研究高原生物区系的组成、起源与演化以及充分利用生物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察队还积极为农业学大寨贡献力量。他们围绕西藏地区农业建设中的问题,对不同类型地区的气候、土壤、植被、地貌等自然条件和农业自然资源,以及农林牧业生产特点、发展方向和增产措施,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通过对冬小麦后期灌浆动态、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农业小气候等指标的观测,证明拉萨地区冬小麦光合作用时间长、强度大,灌浆的持续时间,特别是高水平灌浆持续时间远远超过我国东部平原地区。这些成果,为阐明西藏地区农作物增产、高产原因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在林业方面,科学工作者基本完成了对喜马拉雅山森林资源的调查,第一次对分布在吉隆县的我国两类稀有树种——长叶松和长叶云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森林学方面的研究,还根据当地需要,提出了拉萨等地的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畜牧业方面,对日喀则地区适合发展半细毛羊的范围和杂交改良的方向与途径进行了重点考察,还调查研究了天然草场资源及其改良利用,摸清了各类草场的分布规律、组成与产草量,总结了群众利用和改良草场的经验。水利方面,科学工作者克服千难万险,实现了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对雅鲁藏布江河源地区的考察,基本完成了雅鲁藏布江干流全线及其主要支流的考察,对适宜建立水电站的地段进行了重点调查,同时初步研究了利用雅鲁藏布江干流灌溉农田的引水方案和一些河流的综合利用问题。通过考察,还确定雅鲁藏布江的正源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杰马央宗河,否定了外国“探险家”对河源的错误结论。
今年,考察队还开展了地球物理的研究,建立了四个临时地震台,进行了五千多公里的重力测量,搜集了较丰富的有关资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