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坚持面向农村积极为农业学大寨服务 黄梅县邮电局普及农村投递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06
第4版()
专栏:

坚持面向农村积极为农业学大寨服务
黄梅县邮电局普及农村投递网
新华社武汉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五日电 湖北省黄梅县邮电局的干部和职工坚持面向农村,积极为农业学大寨服务。他们用一年多的时间,普及了农村投递网,实现了全县各公社生产队队队通邮,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热情赞扬。
黄梅县地处鄂东大别山南麓。一九七二年初,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县邮电局职工讨论了“各行各业都支农,我们邮电怎么办?”的问题。大家认为,邮电部门支援农业,为农业学大寨服务,首先要普及农村投递网,实现全县生产队队队通邮。而这个县过去在刘少奇、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还有少数生产大队和许多生产队不通邮。他们联系实际,狠批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决心普及农村投递网,让党的报纸刊物迅速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把邮件及时传递到群众手里。认识统一以后,县邮电局党支部书记、局长黄俊卿以身作则,跑遍全县十七个邮电支局(所),组织干部和职工广泛开展讨论,制订出了实现全县生产队队队通邮的规划。
要使全县所有生产队都通邮,就要增加投递点和延长邮路。怎么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还是当伸手派,依赖上级增人增车?这个邮电局的党支部选择小池公社邮电支局作试点,依靠群众创造自力更生普及农村投递网的经验。小池公社邮电支局服务境内共有二百四十五个生产队,要实现队队通邮,按照通常情况,邮路要由原来的五条增加到八条,里程须由原来的一百六十六公里增加到三百二十公里,这样就需要增加三个人、三辆车。但这个支局的职工,不向上伸手要人要车,而是学习大寨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深入农村,进行实地勘察,根据“合理划线,合理定点,合理使用人力”的原则,改革原有老邮路,制订出新的投递方案。他们经过六次试跑,不断减少迂回重复的邮路,最后在不增人、不添车的情况下,实现了生产队队队通邮。县邮电局总结推广了这个支局的经验后,全县各支局迅速掀起了普及农村投递网的热潮。这个县十三个邮电支局,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先后分别跑遍了平原、丘陵和山区,认真地调查了全县三千三百四十个生产队和二十四个农场、林场,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他们按照地理条件,合理划线,合理定点,将原有的一千九百三十一个投递点,扩大到六千二百九十五个,终于实现了全县生产队队队通邮。
黄梅县邮电局在普及农村投递网以后,各级党组织坚持对职工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教育,促使大家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广大职工除按班按点完成邮件投递任务外,还大力开展“五收五送”活动,即把农村的包裹、汇票、特种挂号邮件、电报、挂号信送上门去,又上门收订报刊、收受电报、收寄函件、包裹、汇款。一九七三年以来,全县共收送挂号邮件二十二万多件,节省农业劳动日七万三千多个。在改进服务工作中,邮电局各级领导干部走在前面。县邮电局党支部副书记、副局长严汇川一年多来跟班走了四十多条邮路,步行三千余里,爬山涉水,跑遍三千多个投递点,同广大乡邮员一起收送邮件。小池公社邮电支局副局长胡一雄,在今年八月的一次暴雨中,顶班劳动。当他走到杨塘公社新星大队时,齐腰深的洪水淹没了去路,他临危不惧,头顶邮包,涉过洪流,按时完成了投递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党的报刊的作用,全县邮电部门还帮助生产队成立了五百多个读报组,开展群众性的读报活动。现在全县的报刊发行量比一九七一年增加百分之七十七,各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基本上订阅了党的报纸刊物,保证了群众政治学习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