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开展“生产自救”活动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西非一些国家克服干旱发展农业取得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8-06
第5版()
专栏:

开展“生产自救”活动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西非一些国家克服干旱发展农业取得成绩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八月四日讯 西非一些国家在遭受连年旱灾后,积极采取措施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努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在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
前几年,西非地区出现了非洲六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旱灾,受灾最严重的尼日尔、马里、上沃尔特、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等国家干旱曾持续了六或九年。许多河流、水井干涸,湖泊水位下降,农、牧业生产遭到很大损失。
具有反帝、反殖光荣斗争传统的非洲人民,决心同自然灾害作斗争。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克服灾害造成的困难。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全国紧急救灾计划。马里建立了全国救灾委员会,为灾区提供部分粮食、种子、抽水机等物资。毛里塔尼亚在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共发放救济粮十八万吨,组织医疗单位到灾区进行医疗,减轻灾区疾病的流行,发动灾民设法种植蔬菜,以菜补粮,度过灾荒。上沃尔特政府除了采取紧急措施向灾区提供生活物资外,还制定了中期发展计划,拨出资金在灾区建立种子仓库,向农民提供良种、发放贷款、推广使用化肥和用牛耕地,降低耕牛和农具的价格等。乍得政府开展农业运动,号召全体乍得人民努力重建国家,并成立抗灾委员会,作出了恢复畜牧业的决定。尼日尔在通过一九七六——一九七八年三年发展计划时,强调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恢复民族经济,计划中用于公共部门的资金的百分之三十三点六将用于农业生产。
连年的干旱使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进一步认识到兴修农田水利对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塞内加尔政府在农村发展和水利部内设立了水利和农业设备总局,负责贯彻执行政府制定的水利政策,实施打井等水利工程计划。从一九七三年以来,全国水利工程投资达七十亿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在农村新打和维修旧井三百多眼,在弗勒夫区建成一条十七公里的水渠,可灌甘蔗田七千五百公顷,还在这个区修建了几个环形堤坝、扬水站、水渠等,形成了一个灌溉网。上沃尔特人民到一九七五年底,共新打水井九百眼,其中三分之一是当地人民用土法挖掘的。全国还修复堤坝三十个,以储水抗旱。马里人民在尼日尔河支流河畔开垦大片土地,引水浇灌,种植粮食作物。毛里塔尼亚人民在塞内加尔河流域利用河水,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目前全国水稻面积已达一千三百多公顷,其中大部分是在遭受旱灾以后开垦的。这些国家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开发一些大的河流和湖泊。近年来,开发塞内加尔河组织、尼日尔河委员会、乍得湖区域委员会等组织经常开会,制定规划,研究施工情况,以加速开发和利用这些河流、湖泊的资源。
为了战胜干旱对畜牧业造成的威胁,许多西非国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毛里塔尼亚决定从一九七二年七月起的五年内停止征收牲畜税。塞内加尔政府一九七四年决定免除牲畜税,一九七六年又决定减征用作牲畜饲料的工农业副产品的营业税。
由于西非国家勤劳勇敢的人民的积极努力和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力支援下,加上近一、二年来气候又有好转,西非国家的农牧业生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有的甚至超过了灾前的水平。上沃尔特全国十一个省中已有九个省在一九七五年达到粮食自给,农业产量已超过灾前水平,一九七四年全国有牛二百二十三万多头,羊四百七十七万多只,畜牧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乍得一九七五——一九七六年度粮食总产量为五十九万四千多吨,比上年度增长三万五千多吨,全国有牛三百五十万头,羊五百万只,比前几年也有明显增长。马里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粮食作物获得了较好收成,其中稻谷产量达二十多万吨,创造这一作物年产量的最高纪录,花生、棉花、茶叶等产量也有增加。尼日尔由于对蝗虫、田鼠、蚜虫等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粮食作物生产良好。塞内加尔一九七五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了百分之十四点八,其中主要是农业的发展。(附图片)
塞内加尔农民在进行蔬菜田间管理。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