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西方舆论反对绥靖政策警惕苏联扩军威胁 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主要的战争策源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10-07
第6版()
专栏:

西方舆论反对绥靖政策警惕苏联扩军威胁
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主要的战争策源地
新华社东京一九七六年十月四日电 日本《苏联问题调查月报》十月号发表文章指出,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是主要的战争策源地。
文章指出,最近几年来,苏联一个劲地叫嚷“缓和”,但在这期间,苏联在国内残暴镇压革命人民,建立勃列日涅夫之流的法西斯专政,加速扩充军备,在军事方面赶超美国,并向世界各地伸出侵略铁蹄和魔掌。
文章说:“西欧各国已开始注意到一九七五年八月在赫尔辛基签订的‘欧安会’文件,实际上并不是走向和平的桥梁,而是旨在准备战争的烟幕。”“无论从历史的背景或后来形势的发展情况看,一九七五年的赫尔辛基会议同一九三八年的慕尼黑会议都是十分相似的。西欧的人们正在仔细地考虑着慕尼黑的教训。”
文章说:“苏联的真正企图在西欧。问题的本质是‘声东击西’。”“苏联把最精锐的部队集结在欧洲战线,它的兵力已超过了美国和西欧兵力的总和,双方的差距正在日益扩大。”“苏联以‘缓和’为掩护,加速了扩军的步伐。”
文章说,最近苏联在巴伦支海进行导弹发射试验,除企图恫吓挪威等北欧国家之外,还同苏联增强北海舰队并扩大其活动范围有关。苏联正在建立它的北海舰队同黑海、地中海舰队之间的联合作战体制。这是苏联建立从南北海上夹击欧洲的作战体制的一环。
文章说,苏联还妄图称霸巴尔干。北大西洋公约集团国家的南部,是苏联的攻击目标之一。
文章指出:“在美国的实力相对地被削弱并在各地屡遭失败而不得不进行收缩的情况下,苏联正在逐步地进入这些地区,扩大自己的力量。只要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苏美之间总有一天将发生冲突。”
据新华社巴黎一九七六年十月五日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前主席约翰内斯·施太因霍夫将军,在法国《世界报》十月五日刊载的一篇谈话中说,“苏联把它的军事能力作为它推行霸权政治的手段”。
他强调指出:“欧洲应该意识到,如果它不表示行动的决心,这种发展将会使它越来越成为苏联的抵押品。”
同一天,《世界报》发表该报总编辑安德烈·方丹的一篇文章,强调必须注意“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兵员和武器的不断发展”和“西方世界的防务现状”。他认为,目前力量对比不利于西方,而“西方却盛行着盲目乐观的情绪”。
新华社安卡拉一九七六年十月四日电 自从苏联第一艘航空母舰“基辅号”在七月间通过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驶出黑海以来,苏联海军不断从黑海增派舰只前往地中海,同另一个超级大国争夺海上霸权。
据土耳其阿那多卢通讯社报道,九月二十七日,一艘苏联潜艇从黑海穿过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驶入地中海。九月十四日,苏联一艘“空间研究船”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这条船上装有供间谍活动用的各种天线和许多电子通讯设备。苏联直升飞机航空母舰“列宁格勒号”,在一艘导弹驱逐舰的护航下,于八月二十七日从黑海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驶向地中海。这艘直升飞机航空母舰曾于七月二十二日穿过土耳其的海峡从地中海进入黑海。七月三十日,三艘苏联海军舰只驶过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其中两艘是导弹驱逐舰。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苏联在地中海的军舰多达七十多艘。
新华社一九七六年九月三十日讯 正当勃列日涅夫集团一再重弹要“尽一切努力来深化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的老调的时候,苏联于九月二十九日又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以加速扩军备战的步伐。
值得指出的是,就在进行这次地下核试验的前一天,即九月二十八日,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在第三十一届联大会议上却侈谈什么“所有国家都必须停止试验核武器”,并要别的国家“有诚意”实现它的所谓“限制进一步扩大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建议”。但是,苏联当局不断加紧进行核试验的事实表明,克里姆林宫散布这些言论的目的是要束缚别人的手脚和用来掩盖它更大规模的扩军和疯狂准备战争的又一个骗局而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