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为革命拣螺丝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2-07
第4版()
专栏:

为革命拣螺丝帽
“螺丝帽虽然小,祖国建设不可少。”这是兰州机车工厂利材车间老工人王德儒常说的一句话。他调到兰州机车工厂工作的十三年里,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为革命拾废弃的螺丝帽。有人算了一笔帐:如果用他拣回的直径十六毫米以上的螺丝帽来检修组装机车,以每台机车需要四千五百个的用量计算,就可供三十台机车使用。
王德儒是靠“鸡儿刨食”的精神拣回这些螺丝帽的。每隔十天半月,他就要到工厂的垃圾堆和废料堆去转一遍,拣回那些废旧的螺丝帽。他常年不断地见到螺丝帽就拾,拾了就用。夏天,他每天早晨六点多钟进厂,推着自行车,车后挂着一个小麻布口袋,东走西拣,见一颗拾一颗。冬天天时短,他中午不休息,东觅西寻地到处去拣。有时,他不顾弄脏衣服,跳进泥里水里去拣螺丝帽。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从不间断。有一次,一个徒工在下班清扫时,不在意把一个螺丝帽扫进了垃圾堆,王德儒见了,急忙从垃圾堆里拾起来吹了又吹。徒工觉得师傅可笑,王德儒说:“别看它小,从勘探、采矿、冶炼到加工,一个螺丝帽不知道有多少人花了劳动,扔了多可惜!”还有一次,王德儒领着一名青年女工拾螺丝帽。青年女工想,跑到垃圾堆里折腾,象是拣破烂,怪丢人的。王德儒说:“旧社会我是个讨饭的,现在毛主席把这么大的工厂交给咱们当家。我看,把好好的东西拾起来是光荣的,丢掉才是丢人哩!”开始时,王德儒拾回的螺丝帽,有些人不爱用,认为生锈了,不好看。王德儒想,拣回来用不到火车头上,等于白拣。他又想方设法,制造了一台土除锈机。拣回来的螺丝帽经过除锈,一个个又放出了光泽,大家也都爱用了。有时,工厂生产上急需螺丝帽,仓库里又没有,工人们就到王德儒的利材车间来找,用到生产上去。
近几年来,由于“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兰州机车工厂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有些人劝王德儒说:“现在‘锅’都漏了,你舔碗边上的这点饭粒有啥用!”王德儒回答说:“咱们大家都来拾这些‘米粒’,不就把窟窿堵住了吗?”在他的带动下,大家明白了这件工作的重大意义,不少同志和班组都建立了“节约箱”,利材车间还办起了利废点,二十名年老体弱的工人都以王德儒为榜样,为革命拾螺丝帽。
一九七四年底,王德儒被推选出席了甘肃省工业学大庆会议,并被大会评为工业学大庆的先进个人。但是,有少数受“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流毒影响较深的人,却诬蔑王德儒是“假典型”、“埋头拉车的黑样板”,王德儒说:“说什么假的、黑的咱不怕,反正螺丝帽装到火车头上,火车头能跑是真的。”粉碎“四人帮”以后,厂里广大职工越来越认识到老王师傅自觉抵制“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为革命拣螺丝帽的主人翁精神的可贵。今年八月,工厂党委为王德儒记三等功一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