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驳张春桥反对依靠工人阶级的谬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4
第3版()
专栏:

驳张春桥反对依靠工人阶级的谬论
石家庄市委理论组 石家庄市纺织局理论组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对中国工人阶级作了深刻的分析,认为中国工人阶级除了无产阶级一般的基本优点外,还有它特殊的优点:没有欧洲那样的社会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所以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最革命的。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又批判了各种糊涂观念,指示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对于这个马克思主义原理,“四人帮”拚命反对。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胡说什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个‘提法’是值得研究的”,于是,“四人帮”及其党羽就在“研究”的幌子下,公然篡改党的阶级路线。
张春桥反对依靠工人阶级的一个谬论是:工人阶级内部“有矛盾”,有矛盾就不能依靠。他说:“依靠整个工人阶级,好象内部没有矛盾了。那就不合辩证法了。”这纯粹是胡说八道。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工人阶级内部存在着先进、中间和落后的差别。但是,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革命的阶级。在和资产阶级斗争中,整个工人阶级始终是无产阶级政党依靠的基本力量。张春桥把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任意夸大,从而得出工人阶级不能依靠的荒谬结论,不仅在政治上是极端反动的,在理论上也是形而上学猖獗的一种表现。马克思在批判形而上学时曾指出:“它的全部粗俗性表现在: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有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2页)在要不要依靠工人阶级这个问题上,张春桥玩弄的正是这样一套手法。他只承认工人阶级内部有差别和矛盾,否认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时的一致和统一;如果你主张依靠工人阶级,他就说你看不到工人阶级内部有矛盾。按照张春桥的逻辑,有矛盾就不能依靠,要依靠就不能有矛盾。那么,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那就什么也不能依靠了。张春桥攻击别人“不合辩证法”,其实,“不合辩证法”,搞形而上学的正是他自己。
那么,张春桥所说的工人阶级内部“有矛盾”是指的什么呢?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言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所说的“矛盾”,绝不是工人阶级内部先进、中间与落后的矛盾,而是所谓“造反派”和“保守派”的矛盾。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在群众中,在工人阶级内部,也确实存在过这样或那样一些分歧,但他们都是反对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保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林彪、“四人帮”打着支持“造反派”的旗号,人为地把工人阶级分裂为“造反派”与“保守派”,掀起“全面内战”的恶风浊浪,煽动“打倒一切”,其罪恶目的是要依靠那些叛徒、特务、流氓、阿飞、打砸抢者,造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反,以实现他们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迷梦。张春桥别有用心地强调所谓工人阶级内部“有矛盾”,祸心就在这里。
张春桥反对依靠工人阶级的第二个谬论是:老工人是“既得利益者”,“继续革命想得少了”,根本不能依靠。就是说,革命不能得利,得了利就不能革命,也不能依靠了。这是张春桥的又一反动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是阶级斗争的根源。任何一个阶级的革命,都是为了争得本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旧中国,为什么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要起来革命?为什么无数革命先烈要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不堪忍受地主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就是不愿再过那种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才得以过上象今天这样当家作主的幸福生活。如果说这就叫做“既得利益”,那得的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利,社会主义制度的利。这种利,不仅得之应该,得之有理,而且保之应该,保之有理。工人阶级得了这些利是不是就不想革命了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无产阶级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深深懂得,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今天得到的利益,比起无产阶级的最根本的利益——实现共产主义,还仅仅是第一步。因此,他们继续革命的要求不是少了,而是更加强烈了。他们懂得,如果不继续革命,不大干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就可能复辟,今天得到的利益就会付之东流,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就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正是这些老工人,对资本主义最恨,对社会主义最爱,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他们看在眼里,恨在心头,他们是我们党依靠的基本力量。张春桥把老工人视为眼中丁、肉中刺,企图通过否定对老工人的依靠,来否定对整个工人阶级的依靠,正好说明张春桥一伙是工人阶级不共戴天的死敌!
张春桥反对依靠工人阶级的第三个谬论是:“工人不如农民”,说什么“一个农民的生产,是全过程的。一个工人,只知道自己的工种”,“看不到全局”。加强工农联盟,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可靠的保证。张春桥借口农民觉悟高来压低工人,妄图挑拨工农关系,说明他正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小生产发展到现代化的大生产,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进步。现代化的机器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工序和工种越来越多,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与这种新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工人阶级成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现代化的机器生产培养了工人阶级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工人阶级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张春桥说的由于工人不了解生产“全过程”、工人阶级不能依靠的谬论,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而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者蒲鲁东那里拣来的破烂货。早在一八四七年,马克思就指出:“蒲鲁东先生连工厂的这唯一革命的一面也不懂得,竟倒退一步,建议工人不要只做别针的十二部分中的一部,而要顺次做完它的所有十二部分。据说,这样工人就可得到做别针的从头到尾的全部知识。这就是蒲鲁东先生的综合劳动。”(《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35—136页)把张春桥的谬论同蒲鲁东的主张对照一下,它的反动本质就更加清楚了。
张春桥这样丧心病狂地反对依靠工人阶级,是他一贯仇视工人阶级的反动本性的大暴露。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抛出黑诗,赤裸裸地咒骂工人阶级是一群毫无阶级觉悟的“黑鬼”;解放前夕,他在石家庄日报当总编辑的时候,打着“依靠贫民”的幌子,叫嚷“工人阶级是未必能依靠的”;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又摆出一副“理论权威”的架势,臆造污蔑工人阶级的新“论据”。张春桥为什么要编造种种谬论反对依靠整个工人阶级呢?说穿了,是为了抛出他那个“依靠工人阶级‘左派’”的反动口号。试问:他所说的“工人阶级‘左派’”是指老工人吗?不是,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是指新的年轻一代吗?不是,因为他们“更不行”;是指英雄模范人物吗?更不是,因为他们是“站在保守势力一边的”。那么,张春桥所说的工人阶级“左派”是些什么人呢?就是翁森鹤、陈阿大一类的新生反革命分子、流氓、打砸抢者,妄图依靠这些工人阶级的败类,结帮营私,破坏革命和生产,以便乱中夺权。(附图片)
上海无线电八厂青年工人邵根美,发扬敢想敢闯的革命精神,对原线切割机床大胆进行了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五倍以上。图为邵根美正在检查机器运转情况。
福建省三明纺织厂老工人马玲娣带头把好质量关,创造了二百零四天、六十万米无漏验的好成绩。这是她在认真检验布匹。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