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可喜的成就 难忘的友谊——突尼斯共和国访问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4
第5版()
专栏:

可喜的成就 难忘的友谊
——突尼斯共和国访问记
中国新闻代表团
从大马士革沿地中海向西飞行,一进入突尼斯境内,俯瞰大地,黄沙漠野之中,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一方方的林网。这是勤劳勇敢的突尼斯人民治沙的成果。往北,出现了成片的林海。当我们踏上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突尼斯的土地时,热烈的欢迎,使我们顿时浸沉在友谊的海洋中。
不忘记过去
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是突尼斯杰出的民族解放战士法尔哈特·哈希德遇害二十五周年。在机场里,在马路上,到处飘扬着突尼斯红色的星月国旗,表示对这位烈士深切的敬意和怀念。自从一八八一年沦为殖民地以来,突尼斯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的突尼斯正在发展的道路上前进。但是,人们仍然不忘过去的斗争,捍卫得来不易的独立。
莫纳斯提尔省的克萨—赫拉尔,是领导突尼斯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新宪政党(社会主义宪政党的前身)在一九三四年三月二日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址所在地。这是一个普通的院子。在院子中间的一棵棕榈树下,六十个代表开了一天的会,点燃了斗争的怒火。会后,殖民者逮捕了主持这次会议的布尔吉巴和其他代表。愤怒的群众闻讯赶到殖民者的据点莫克尼纳村示威游行,遭到镇压,造成了不少伤亡。今天,许多珍贵的史料仍然在陈列室中展出,激励着年青一代继续前进。
我们参观了布尔吉巴总统被监禁过的37号牢房。一九三八年四月八日,突尼斯发生了反殖民主义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两天以后,布尔吉巴被捕,关在这里。没有阳光的窄小的黑牢,锁着两道铁门,但锁不住为独立和解放而斗争的战士的心。此后,布尔吉巴曾多次被捕。一九五五年六月一日,他从法国回到祖国,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现在,这一天被定为突尼斯的国庆节。
一九五六年突尼斯独立。但是,反殖民主义的斗争并未结束。北方重镇比塞大港仍在殖民者手中。为了收回比塞大,突尼斯英雄儿女付出了血的代价。高大的大理石纪念碑象征着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碑的两侧的大型浮雕,生动地记录了突尼斯人民与殖民者斗争的历史。
发展中的农业
突尼斯独立以来,在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成就。从一九七七年起,开始了新的五年计划。现在人们正在为实现这个计划而努力。
突尼斯沿海和北部地区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有着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突尼斯政府把农业当作国民经济的支柱,正努力逐步实现粮食自给。独立前,殖民主义者霸占了大量最肥沃的土地用来种植获利较大的葡萄,酿造葡萄酒,致使曾有“古罗马粮仓”之称的突尼斯靠吃进口粮过日子。独立后,突尼斯政府将收回的土地大部分改种粮食,并采取了兴修水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推广先进技术,改良种子等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步出现新的面貌。突尼斯每年需要一百六十万吨粮食。近年来,年产量已达到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万吨,相当于独立时的两倍。
在赴突尼斯的第三大城市苏塞途中,我们参观了肖特马利安高等园艺学校。这个学校的任务除了培养农业技术人员之外,还要在本地区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一排排用塑料管作支架面积达一千平方米的大型温室里,旺盛地生长着黄瓜、香瓜、青椒和西红柿。不少学生正在里面劳动。突尼斯朋友说,这样的农业学校几乎各省都有,所设置的专业则因地制宜,有的以畜牧为主,有的以粮食为主。我们参观的这一所则是以蔬菜为专业的。
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在沙漠中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以打井灌溉。加贝斯省的沙漠地区有水浇地一万五千公顷。省长对我们说,他们正在着手治沙,防止流沙侵蚀农田和农民的住宅。治沙的办法是挖沟和种防风林。种植椰枣树对治沙效果很好。
突尼斯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盛产葡萄、桔子、椰枣等水果。一九七七年突尼斯水果丰收,估计产量可达二十万吨。
突尼斯素有“世界橄榄园”之称。独立前,突尼斯有两千七百八十万棵橄榄树。二十年来,在全国又种了三千五百万棵。一九七六年橄榄油产量达十八万吨,它是突尼斯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
新兴的工业
突尼斯朋友常用“经济起飞”这个词,来描述利用突尼斯自己的自然资源和人才来实现工业化的计划,争取将来能达到突尼斯不再需要依靠外援的目的。在南方的加贝斯的工业建设中,我们看到了突尼斯“经济起飞”的缩影,也看到了突尼斯人民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业的新步伐。
我们来到了加贝斯的一个发电厂。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厂长介绍了建厂情况。推开另一边的大门,就是发电车间。这里有两个工人管理着两组发电机,每组三万千瓦。这个工厂没有高大的烟囱,没有刺耳的噪音,没有成堆的废渣,空气十分清新。厂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个厂是一九七三年建成的,引进了外国的先进技术,使用“天然气涡轮机”发电。全部人员,包括两个变电站,只有一百多人。他说,突尼斯正在开发自己的天然气。将来的电站,可以建在气田旁边,输气管道也可以大大缩短。
加贝斯的水泥厂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是一九七四年开始兴建的,一九七七年六月建成投产,年产七十万吨,全部自动化,加热用天然气。这里也没有灰尘,没有烟雾。这个厂共有三百六十个工人,十个工程师,五个行政管理人员。
这些工厂的全部技术人员都是突尼斯人。
为了掌握先进技术,实现干部民族化,突尼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方面的人材。现在突尼斯的大中小学在校人数达到一百二十五万人,占全国总人口六百万的五分之一。在新的五年计划中,还要建立七个高等院校。目前中小学生都免费,优秀的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享受奖学金。
源远流长的友谊
我们在突尼斯访问期间,受到突尼斯政府和人民热情的接待和欢迎,听到和看到许多令人难忘的表现中突友谊的故事和场面。周恩来总理在一九六四年对突尼斯的访问至今仍在突尼斯人民中引起美好的回忆。努伊拉总理接见我们时,深情地回忆了一九七五年周总理在病中会见他的情景。在毛主席、周总理逝世的悲痛的日子里,突尼斯都举国下半旗三天致哀,分担了我国人民的悲痛。
许多访问过中国的突尼斯朋友见了我们格外亲热。斯法克斯市副市长哈马德曾在一九五六年访问过中国,他把当时访华时的照片,请柬,甚至一张一角钱的人民币,都当作珍贵的纪念品保存了二十一年。他至今仍记得一些中国话,会唱当时流行的歌曲。这种纯朴真挚的友情,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我国的医疗队给突尼斯人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同当地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马赫迪耶省人民把它称作“中突友谊的象征,中国人民最好的代表”。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偷偷地织了一小块地毯,一定要中国的针灸大夫收下,感谢她治好了她的瘫痪多年的老祖母。
社会主义宪政党负责人萨亚赫在接见我们时亲切地对我们说:“先知穆罕默德说过,‘为了学习,即使远到中国也要去。’我们要派更多的留学生去中国。下次你们再来时,可以给你们派突尼斯的中文翻译了。”(附图片)
图为比塞大烈士纪念碑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