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从陆游的经验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5-08
第3版()
专栏:随笔

从陆游的经验谈起
王梓坤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即一二○九年,八十四岁),曾给他的第七个儿子写了一首诗,传授他写诗的经验,大意说:他初学做诗时,专门在词藻雕琢,绘形绘色上下功夫,只注意追求形式的美;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因而诗人必须面向生活,了解生活,了解实际情况,才是正路。从此,他的诗起了本质性的变化,道路也越走越宽广了。最后他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工夫在诗外”,这是陆游一生创作的重要经验,而且是在他的中年或晚年才总结出来的,值得用金字写下。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陆游在评肖彦毓的诗时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另一处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很清楚,所谓“工夫在诗外”,是说只关在屋子里冥思苦想,是决写不出好作品来的。要做出成绩,就得深入现实,体验生活,收集资料,进行艺术加工。文情汹涌而后发,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是有血有肉的上等文章。
可惜,有些文字则不然,那是三粒小米熬成的大锅稀饭。本来一两页能写完的,他偏敷衍成洋洋万言;本来几分钟能说清楚的,他偏要讲上三个小时,真令人气闷难忍。
当然,生活在封建时代的陆游,他所主张的“躬行”,决不能与今天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相提并论。我们生活在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每个人都以能投入革命实践而自豪。
文学创作如此,自然科学研究也如此。只把现成的东西修修补补,作点逻辑推理,那就是“纸上得来”,必然轻飘飘很少分量。只有那些深深扎根于客观实际的科学研究,材料丰富,根据充足,“厚积而薄发”,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道理很简单,单在旧的公理、假设或学说中转圈子,固然也可以做出一些成绩,可以把原有理论加以延伸、深化或推广,但无论如何,总不能超越旧的“理论场”,因而得不出本质上崭新的、带有革命性的成果。要取得全新的成果,需要从另一条根开始,而这条根,又必须生长在实践的肥沃土壤上。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想得豆,就必须种豆。
不过,对“工夫在诗外”这句话,也不能片面的理解。如果对一个想学数学、却还不会加减乘除的人说“工夫在数学之外”,那未免为时过早。陆游的诗已经作得很好了,技巧很高,缺少的是以现实斗争为背景的题材和思想感情,所以他才敢自信地说:“工夫在诗外”。比较全面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努力学好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后,就应深入到实际中去,边干边学,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