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逐步落实 生产队自主权得到尊重 社员马大富真富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13
第2版()
专栏:

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逐步落实 生产队自主权得到尊重
社员马大富真富了
编者按 社员劳动致富好不好?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都说好。可是,“四人帮”却说“富了要变修”。
对“富”,必须作具体分析。不劳而获的“富”,是靠剥削得来的,为我们所反对;劳动致“富”,是靠劳动创造财富,既有利于国家和集体,也有利于社员生活的不断改善,越富越好,是大好事。今天本报转载《社员马大富真富了》这篇报道,就是为社员劳动致富叫好,同时也是对“四人帮”叫嚣的“富了要变修”这一谬论的痛斥。
本报讯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江浦县林山公社在秋收分配中,流传着一个“马大富真富了”的故事,很能发人深思。
马大富是林山公社红星大队黄庄生产队的社员。一九七八年分配结算,他家除去粮、草,净收入一千一百六十七元。十一月二十四日,黄庄生产队召开兑现大会,社员们见到老汉拿回一大把钞票,高兴地说:“四人帮”倒台,社员翻身,马大富真富了!
马大富五十八岁,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全家都是劳力,没人吃闲饭。可是前几年,他家是队里最穷的。那时,“四人帮”横行霸道、祸国殃民,农村同样遭到破坏,一些刚刚走上富裕道路的农民,几乎又被推入绝境。尽管马大富一家辛辛苦苦在队里干活,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啥原因?队里太穷。黄庄生产队虽有一百五十多口人、二百九十亩好地,但队里无权安排作物布局,上级规定只许种粮食,其他一概不能种,否则就是“捞钱”,就是“金钱挂帅”,是资本主义。同时,党的经济政策也无法贯彻,干与不干一个样。结果,粮食上不去,亩产只有三百多斤,连征购任务也完不成,社员吃了十多年返销粮。队里收入只靠一把稻子,社员分配每年平均只有四五十元,有一年一工只有八分钱。马大富爷儿六个都是身大力不亏的劳力,又没小孩拉扯,每年缺口粮千把斤。怎么办呢?只得东买西借。搞点家庭副业吧,不成,“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刀子到处舞。同其他社员一样,马大富的自留地一度收归了集体;家前屋后自栽的一百多棵树也要收,老汉一气之下砍了;养了三十多只鸭子,被说成是“资本主义倾向”,老汉又忍痛卖了……。马大富渐渐没了主意,眼看老大、老二、老三快三十岁了,还没娶上媳妇,老四二十大几了,还没找到对象。老汉越想心越寒:“马大富啊马大富,你什么时候才能变富呢?!”
粉碎“四人帮”,大快人心事。党中央抓纲治国,给我国农村带来了深刻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逐步落实,生产队自主权得到了尊重。黄庄生产队在前年丰收的基础上,去年粮食总产比上年增加四万斤,第一次过《纲要》,超额完成征购任务。还种了棉花、薄荷等经济作物,经济收入比上年增加七千五百元,达到三万七千五百元。社员分配水平大大提高,口粮达到五百九十斤,比上年增加七十五斤,经济收入每人平均一百一十元,比上年增加二十五元。大河涨水小河满,马大富家境大变,从糠篓跳进了米篓。前年分配,他头一次分到五百多元。在生产队支持、亲友们帮助下,拆掉了原来破漏的两间茅屋,盖上了五间土墙瓦顶的新房,又为老四添置了一房家具,娶了媳妇。去年更比前年红火。他家劳力多、工分多,分到的钱也多。家庭副业也兴旺起来,集体退回的自留地种上了粮食;家前屋后又栽上了一排排树;养了两头猪,一头卖给国家,一头杀了过年;养了二十三只鸡,交售鲜蛋二十二斤;养的十三只鹅,已经腌晒起来。全家都添了新衣,老大还买了手表。
马大富看到这一切,向往着更加美好的前景,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乐呵呵地说:“这样的社会主义有奔头。今后我更要大干,我们一家都要大干,为国家尽力,家里也变得更富!”
《新华日报》通讯员
高同智 李嘉湘
(原载一月五日《新华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