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安排群众住新楼 干部自己住旧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04
第2版()
专栏: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安排群众住新楼 干部自己住旧房
新华社上海四月二日电 新华社记者吴复民报道:在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不少工人对记者说:“你去写写我们的干部吧,工厂兴建了一、二百幢职工宿舍,他们中许多人至今还住在‘猪公馆’里。”
“猪公馆”,是人们对上海石化总厂干部集体宿舍的称呼。它由六排一百五六十间简陋的砖瓦房组成,原来是上海远郊金山县的种猪饲养场。一九七二年六月,这里开始筹建石化总厂以后,种猪搬了家,猪舍略加整修,工程的正副总指挥和总厂的四五百名干部都在这里住下了。他们同集体宿舍的单身职工一样,休假日回市区的家,平时上班就住在这里。
时间过去六年多,工厂建起了外宾招待所、饭店和干部招待所。新建的职工宿舍总面积已达二十六万四千多平方米。有一万二千多名单身职工和五千一百多户职工及他们的家属,陆续搬进了煤气、卫生设备齐全的新居。去年四月,总厂建成了两幢五层的单人宿舍,因为工作需要,全部作了办公室,只有党委书记、厂长、总工程师几位领导干部和生产调度处长、电话接线员、广播员共三十多人从“猪公馆”迁到办公室楼上居住,总厂的绝大部分干部仍然住在“猪公馆”里。
“猪公馆”低矮潮湿,普通身材的人一伸手,就可以把鞋子送到屋檐上面晒太阳。屋顶只有一层瓦片或油毛毡。屋里夏季暑气逼人,冬天只能把风挡住。这里没有阴沟,他们就用过去出猪粪的槽作排水沟。前年黄梅季节,一连下了几场大雨,积水漫进“公馆”,把鞋子都漂了起来。这才整修明沟,在泥泞的行人道上铺了水泥板。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是以引进成套先进设备为主体的现代化石油化纤联合企业。它从一九七七年七月试生产以来,已经为国家积累资金八亿一千万元,是投资效益发挥得比较好的一个大型工程。总厂干部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和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一日三餐,领导干部和职工一样都在大食堂排队买饭买菜。总工程师兼副厂长徐以俊,是一九三七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有名望的化工专家,今年六十四岁了。他下分厂,经常都是自己骑自行车,不要汽车接送。每星期休假,不少领导干部同工人一样挤在送职工回市区的火车和交通车里。有的领导干部随身备了一把折叠式小板凳,上火车就坐在自备的小凳上,把座位让给职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