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一笔一笔算细账 一点一滴挖潜力——上海活塞环厂认真节约原材料经验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06
第2版()
专栏:

一笔一笔算细账 一点一滴挖潜力
——上海活塞环厂认真节约原材料经验好
最近,我访问了一家为全国各拖拉机厂、柴油机厂提供配件的工厂——上海活塞环厂。他们的增产节约精神很令人感动。这个四百来人的小厂,连续十一年成本下降,平均每年下降百分之七点三。仅节约原材料一项,十一年来就多收入七百万元,相当于这个厂固定资产的三倍半。过去原材料的消耗占成本的百分之四十,现在只占百分之二十。为了支农,活塞环的价格曾大幅度下降,由于坚持高产、优质、低消耗,这个厂的利润不但没有下降,十一年来反而增长了七倍,在全国同行业六十多家工厂中占首位。
国家保证供应的东西,是不是还需要节约?在一些工厂的领导干部看来,既然原材料是国家按计划供应的,把它消耗掉合理合法,何必再动脑筋搞节约;有的甚至只在向国家要东西上动脑筋,而且是多多益善。上海活塞环厂职工的想法正相反,他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消耗,减轻国家负担。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应尽的责任,否则企业就不能前进,就不能越办越好。十一年来,他们排除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一笔一笔算细账,一点一滴挖潜力,使生铁的供应由一千五百吨降到五百吨,铜、钼、铬等稀有金属找到了代用品,不要国家再供应,既减轻了国家负担,又降低了成本。
上海活塞环厂的财务人员善于精打细算,经常分析增产节约潜力,主动向厂领导反映情况,揭露矛盾,提出建议。他们同领导和群众一起,为节约原材料等物资作了大量工作。
经常开展成本分析,抓主要矛盾。这个厂的主要原材料是生铁,要减少消耗,首先要抓生铁。从何下手?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铁屑切削下来,过去都作为废品以二十元一吨的价格处理掉了。财务人员算了一笔账:如果这些铁屑能回收重用,一年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一千多吨生铁,而且这些铁屑是合金铁,在生产过程中已加入铜、钼、铬各种成分,如能重新加以利用,每年节省下来的铜、钼、铬,就值四十万元。他们认为回收铁屑是降低企业成本的关键。领导和群众都支持他们的建议,但也有人担心这样做会影响产品质量。试验过程中,他们第一年在新生铁中掺入百分之十的合金铁屑,以后逐步增加到百分之八十,产品质量没有变化。十一年来,这个厂共节约生铁一万一千多吨。
积极寻找代用品,节约稀缺物资。节约生铁取得成果以后,他们又努力寻找铜、钼、铬三种炉料的代用品。全厂职工想了很多办法。一个化验人员在市郊一个工厂参观时,发现这个厂的废钢很多,堆在那里不好处理。他们把这些废钢进行了多次试验,证明其中含铜百分之十。通过收集和使用这种废钢,就不需要国家再调拨铜料了。这个厂的销售员还从烟台一家工厂找到一些钼片的边角废料。经过化验,这种钼片的含钼成分比较高,不但可以代用,还可以减少用量。他们走访许多工厂,最后同四个工厂建立了钼片废料的回收利用关系,钼也不需要国家调拨了。接着,他们又从不锈钢屑中提取了铬的代用品,通过大量利用一家电机厂的下脚料,铬的需要也满足了。
精打细算,堵住各种漏洞。有一次,财务人员算了这样一笔账:生产一万片活塞平环要耗用合金铁九百七十六公斤,而这种产品的净重只有一百九十二公斤,切削下来的铁屑重六百六十六公斤,加起来是八百五十八公斤,那么,还有一百一十八公斤的合金铁跑到那里去了?他们把这个问题提给群众,大家一起动手来找,终于查明这些合金铁大部分混进炉渣送入了垃圾堆。厂里便派人采用敲、拣、筛、吸等办法,从炉渣中把它回收起来。每月收回四吨,就可以多生产四万片活塞环,一年可降低成本二万元。
过去,一个塑料包装袋,只装一组活塞油环,共五片。后来,他们发现农村买这种油环都是成批地买,为什么不能在一个塑料袋中多装几组呢?于是,他们改为在一个袋内装上四组,这样就省下四分之三的塑料袋。每个塑料袋虽然只值四分钱,一年节省下七十五万个塑料袋,就价值三万元。
有一种活塞环,在加工时需要用一只回形针串在一起淬火,用后回形针即报废。现在改用钉书针,一年又可为国家节约一千四百多元。
这个厂的成本所以能够年年下降,利润年年增加,还因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革新技术等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他们这种算细账,挖潜力的可贵精神,如果能在全国普遍发扬,那将会为国家增产节约多少物资财富?希望所有企业都能联系本单位实际来算算这笔账!
本报记者 章世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