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要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09
第3版()
专栏:

要重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编者按: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只有结合我国的实际,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武装国民经济各部门,才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迅速推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科技成果也只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才能变为直接的生产力。但是,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科技成果往往只是“礼品”、“展品”、“样品”。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怎样才能使科技成果迅速得到推广?怎样才能缩短从科研到生产应用的周期?这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今天,我们先发表几位科研人员所写的短文,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科研、经济管理人员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都来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帮助有关部门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成果推广体制。
要有专门机构负责科研成果的推广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陈庆振
几年前,我们单位研制出一种吸收电磁波的新材料。消息传出,许多部门要求提供这种材料。但由于无人负责抓这种新材料的生产,我们所的研究人员不得不停止别的研究工作,到处联系,希望找一个工厂来生产这种新材料。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生产这种新材料的工厂。全体研究人员来到工厂和工人一起搞工艺研究和产品试制。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厂初步掌握了新材料的生产工艺。可是,由于别的原因,工厂不能再继续生产新材料了。研究人员不得不从这个厂转到另一个生产文化用品的小厂,另起炉灶。奋斗了两年,新材料开始小批量供应用户了。这个工厂是文具百货系统主管的,生产这类材料,供、产、销有困难,又被迫停止生产。无可奈何,几个研究人员决定向中央写报告,申请新建一个专门生产这种新材料的工厂。国家计委很快指示有关部门协助解决。在轻工业部和北京市计委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小组的同志在北京市走访了二十多个工厂,最后决定由一个区办工厂新建一个车间来生产。科研人员再一次从头开始,边筹建新车间,边组织工人学习生产新工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种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都十分急需的新产品终于大批出厂了。
把科学研究成果变成产品,是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也是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科研管理体制搞乱了,合理的分工取消了。某些科学研究倒退到小农经济式的轨道上,从基础研究到新产品试制,都要由科研人员一竿子插到底。这种研究方式,不能发挥科研人员的特长和才能,造成了人材的浪费,不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这个问题,现在到了认真解决的时候了。因此,我建议:科研组织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协同负责抓好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最好成立一个有权威、效率高的精干的推广机构。应该有人抓中间试验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元序
一九七三年,我所开始研制有机光导静电复印版,一九七四年初步研制成功。一九七五年,经有关使用单位试用,认为已达到在要求较高的复印机上使用的水平,可以进行中间试验,以便争取早日正式投产。
但谁来负责进行中试呢?有些工厂对生产这种材料感兴趣,但担心原材料跟不上,或怕将来没有销路;有的需要提供几十万元的投资。一九七五年底,我们向国家计委汇报了这些情况,计委答应替我们找厂,但后来又让我们自己去找。经过多方联系,北京人民机器厂与我所协作,制出样机,并在北京市进行鉴定,复印质量达到国内最佳水平。但由于种种原因,北京人民机器厂未能安排这项试产任务,不得不将样机转给另一家工厂去试产。直到一九七六年下半年,复印机和复印版才落实在丹东一家工厂生产。
以上事实说明,国家应设置专门机构来统一掌握和管理研究成果的中间试验、应用和推广,并完成最后的技术鉴定。否则,让科研人员自找对象和门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许多互相牵扯的问题无法解决。一个产品的应用,常常涉及许多配套材料的来源和加工生产问题,没有一个部门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只靠各单位东奔西跑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没有统一的机构管理,还会出现有的项目大家都观望不想上,有的却一拥而上的现象。
产品包销不利于更新换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白克智
十年前,我们对引进的除草剂“敌稗”的配方作了改进,制成“高效敌稗”。这一改进,不仅节约了大量苯,而且提高药效一倍。我们同一个农药厂合作,试制了二百吨,试用结果良好,不亚于进口的“增效敌稗”。这项小小的改进,使一个农药厂顶两个用,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由于改进产品用的洗油属冶金部统管,不供应农药研制和生产部门使用,我们虽然多次联系也无法解决;“高效敌稗”的成本又稍高于“敌稗”,工厂生产这种新产品经济上会吃亏,因此“高效敌稗”迟迟不能投产。几年后,老产品“敌稗”也因为价格高、质量差,卖不出去,停产了。好端端一种高效化学除草剂品种竟遭此厄运,实在使人痛心。
这决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例。我们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能顺利推广出去的是少数,多数不是拖延时日,就是中途夭折。过去十多年,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固然是成果推广不开的主要原因,但也不能不看到经济管理体制中的许多缺点。中央各部对某些产品的产、供、销统管得太死太严,许多规章制度(包括对企业的考核、物资供应、产品销售方式等),都不是鼓励企业积极地、及时地运用科研新成果,相反,倒是保护一些企业因循守旧、安于现状。这种状况不改变,企业没有产品更新换代的积极性,科研成果就很难得到应用和推广。
怎样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必须改变产品包销制,让应用单位和消费者有更多的发言权,以促进各项产品不断更新。如果将目前商业部门包销的制度改为企业自销或委托商业代销,规定价格时,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使产品在市场上有一点竞争,让应用单位和消费者在同类产品中进行比较和选购,那么,企业就有了采用新技术、新成果的积极性。另外,商业部门也应有权拒绝经销质量差的、落后的、滞销的产品。总之,要围绕着提高生产率、鼓励先进多想些办法,使科研成果能得到及时应用和推广。
推广、应用科研成果要有一套制度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赵红
一九七五年二月,我们研究小组研制出一台“荧光分光光度计”样机。经过二十八个单位的鉴定,肯定了它的成绩,指出了它的不足,并要求尽快改进定型生产,以满足国内的迫切需要。我们曾向有关部门建议安排定型生产,但没有得到答复。我们只好自己同北京有关厂家联系。它们的回答是:“现在没有能力”,“上级没安排这项产品”。经过努力,我们才与天津的一家工厂达成协议,共同协作,在样机的基础上,根据鉴定意见,改进定型。
这项仪器从调研到进行成果鉴定,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不料设计定型却拖了三年半的时间,比研制周期还多一年。国家急需的科研成果,不能早日为四化服务。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责怪生产单位。生产单位是在完成自己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抽空安排加工的。国家规定的产值、产量任务直接影响着厂方的切身利益,而这台新仪器的设计定型能否完成,对工厂来说却无切身利害关系。因此,尽管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完成任务的时间,但那只是一纸空文。不按协议办事,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
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有关部门不关心科研成果的推广。象这种既达到国外同类仪器水平,自己又有能力生产的科研成果,不去积极推广、组织生产,反而依靠进口的事例是不少的。它暴露了我们国家科研体制和经济体制中的缺陷。
我们国家要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国外工农业生产发展如此之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科研成果能很快地用到生产上去。而在我们国家,有很大一部分科研成果却锁在保密柜里睡大觉,这是巨大的浪费。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重视和推广科研成果,首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新产品的中间试验。国家负责部门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应建立一套奖惩制度,对不执行协议的给予惩罚,给推广单位一定的物质奖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