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我没有被当作外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1-04
第7版()
专栏:海外书简

我没有被当作外人
踏上埃及的土地,我就成了外国人。作为“外宾”,会受到什么待遇呢,我愿谈一点感受。
一次,我到新闻中心大楼十九层办事。电梯门前排着约莫三十人长队,陪同官员迳直带我到队伍后边,眼看着电梯上上下下,直至轮到我们。
又一次,我到开罗交通局考汽车驾驶执照,因事耽搁,迟到了一会。我婉转地请求考官安排我提前应试。考官用温和的语气回答:“对不起,还是按次序来吧!”原来,这里“外宾”并不总是处处优先的。
再一打听,才知道这种情况十分普遍。这里,没有专为外国人办的旅馆和饭店,外国人得象埃及人一样:买电影票自己排队;办手续自己询问……。
当然,在埃及也有对外国来宾的一些特殊“照顾”,不过,你得准备多破费些。
这并不是说埃及人民对待外国客人冷淡。阿拉伯人好客的传统自古延续至今。我们到埃及新闻中心拜会主任奥斯曼先生。这位主任按职务算,相当于副部长级的政府官员。然而,他和我们握手时,西服上装和领带都挂在椅背上。短短四十分钟的会见,没有拘谨的礼节,没有烟糖茶点招待,也没有一大堆副手陪见,但却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普通埃及人对中国客人就更亲热了。吉萨汽车学校教练穆斯塔法和我才相识两天,就请我到他家作客。这是一个生活俭朴的家庭。我走进门,只见刚晒干的衣服放在沙发上,桌上堆着残缺的儿童玩具。他的夫人急急忙忙为我煮她家中最好的土耳其咖啡。可以看得出,这次亲切的款待,未经任何修饰。
友谊贵乎自然、纯真。唯其自然,才更显得真诚。在开罗,我没有受到如我通常理解的“外宾”才能享受的优待。然而,我的心情是舒畅的。因为,人们对我并不见外。 本报记者 林皎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