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待解放的财富——四川省机械工业巡礼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08
第3版()
专栏:

待解放的财富
——四川省机械工业巡礼之二
本报记者 刘宾雁
二十六年前初来四川时,在从机场到成都的途中,同行的人特地下车,一起观赏正在田间作业的一台进口的履带式拖拉机。在当时的四川,那还是珍物呢。如今,四川不仅可以出口各种型号、先进得多的拖拉机,四川造的工作母机、发电设备和农业机械等,也遍布全国每一个省区。不少产品远销东南亚,还有一些正在进入欧美市场。
走进四川省机电产品展销会上看一看,即使是四川本地搞工业的人也会感到惊奇:四川工业能生产这么多东西呀!从巨型的挖掘、起重、发电设备到误差为“○○○”的高精度机床和测试仪器,从发电、开矿、冶炼、铸造、金属加工、运输、农耕等生产过程所需要的装备,直到日用电器、冷冻设备和炊事机械,四川都可以源源外销。
当我们这样回顾工业建设的成就时,也容易产生一个错觉,似乎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全靠建造新的厂矿,增添新的设备,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似乎也主要反映在建设的规模上。这种错觉,甚至成为一种习惯势力,当国家要求工业部门扩充生产的规模或提供新的产品时,下边往往就伸出手来:给我投资,给我修建新的厂房,增添新的设备!
然而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当我们不断把积累下来的大量资金一批又一批地投入工业基本建设时,已经形成的庞大的固定资产,却并未充分发挥作用。看看重庆市的情况吧:全市工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创造的产值一九五七年曾达到一百六十二点六元;到一九六五年,下降为九十五点三元了;十年动乱期间,最高的年份也只有六十八元。这就是说,二十年间我们手里的工业财富,它的增殖率比一九五七年几乎下降了三分之二。人们也看到,即使这增长速度已经大大降低了的工业产值,也有一部分并未真正形成为社会财富,而是积压在仓库里面,成为社会并不需要的东西。
也许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宁江机床厂的党委书记才十分自信地对我说:“一九七九年一位经济专家介绍日本企业管理情况时说,我们如果把管理搞好,生产可以提高百分之五十。我说,我不同意!我同意企业管理要现代化,干部不懂管理不行。但是,我不同意那个百分之五十。不信就走着瞧。只要把自主权真正交给各个企业,生产不是提高百分之五十,而是会提高一倍,两倍!”
他这话会不会有些夸大呢?
就说泸州的长江起重机厂吧。这家工厂一九七九年主要产品的产量比一九六七年翻了将近七番,工业总产值比那时翻了十番还多。如果说一九六七年是动乱时期,不足为凭,那么从产值已经大大提高了的一九七七年算起,仅仅两年时间,又增长了百分之七十左右。产品成本在两年中还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一强。这种例子还可以举出若干个。自贡的东新电碳厂,产值逐年增长,不到十年一厂变成三厂。西南电工厂在连年超额完成上缴利润的情况下,去年利润又超过计划百分之四十,每个职工平均交给国家一万二千八百元利润。
要知道,那时候企业自主权还受到限制,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未能充分发挥呢。
有趣的是,这三家工厂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都是由于它们没有把自己限制在国家计划规定的任务内,而是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经过自己的创造精神和科研工作独立地发展了新产品。国家计划之外的产品,使它们赚了钱,并且成了它们手中的王牌,在一九七九年全国同行业各厂展开剧烈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长江起重机厂就靠着充分信任和使用二百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不要国家投资,连续自己设计、制造成从五吨到六十五吨的七十年代水平的四种液压汽车起重机,几乎完全淘汰了三十年代水平的旧产品。它的液压技术水平很高,在全国同行业十几家工厂中领先。
当然,外部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克服的。一九七九年机械行业生产任务不足的局面,到一九八○年并未改观,甚至更严重了。没有足够的活儿干,生产潜力怎么发挥?不过,由于党中央纠正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纺工业的问题,一个长期被置于机械工业视野之外的新世界正在它面前展现出来。
去年以来,中共重庆市委大力组织重工业企业支援轻纺工业,在二者之间穿针引线。一个望江机械厂,就承接了制革厂、皮鞋厂、麻纺厂、卷烟厂、橡胶厂、印刷厂等单位的一批技术改造项目。这一来,这家机械厂立即结束了连续八年的亏损,一年净增了盈利八百多万元。全市以电视机、缝纫机、手表、电风扇、洗衣机、摩托车等产品为重点,组织冶金、军工、机械、仪表等工业企业协作。单是帮助生产“红岩”牌电视机的重庆无线电三厂攻关的,就有二十多个工厂。现在,已建成五条电视机生产线。这个厂去年电视机的产量已提高到一万多台,质量提高,成本下降。
这还仅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个角落。机械工业可以驰骋的场地还大着呢。
当四川省的机械工业处于半饥半饱状态,大量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时,本省的一亿六千万亩草原上,还基本是人工割草,羊毛也是用人工剪;成百万头的猪羊,由于缺乏冷冻设备,无法外运——这边山上农民发愁肥猪销不出去,那边山沟里工人及其家属发愁买不到猪肉;当我国纸张缺乏,必须大量进口时,四川省成千吨的甘蔗渣——极好的造纸原料,却因缺乏造纸设备不得不当作燃料烧掉。乐山地区一位同志说,他们已经有了剥猪皮的机器,但缺少“片”猪皮的机器,进口一台要四十万元。片皮的刀片我们本来也是能够制造的。现在呢,大批猪皮只能和肉一起吃掉,这等于吃掉大量的皮鞋和其他的皮革制品,而这些又是脱销产品……。
在试行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后,一些推行经济核算较好的工厂,最近纷纷上报:我厂多出机械多少多少台,业已封存,请国家接收。一个成都量具刃具厂,就这样封存了一百一十多台机器,而这个厂的产值并未减少,反而上升了。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二十几年来我们靠艰苦积累建设起来的机械工业,它所能够给予我们的财富,我们还远远没有完全拿到。不须增加多少投资,只要把国民经济内部关系调整好,我们就会比现在更富足。
四川省的各级工业干部,正在按照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修改全省工业建设的画幅,使色彩的浓淡、景物的远近与比例更加符合我们的需要。那必将是一幅更加生气盎然、绚丽多彩的图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