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生者为快 逝者为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10-04
第3版()
专栏:海外书简

生者为快 逝者为安人民日报编辑部:
在大洋彼岸,收到了妻子的来信。信中说,她应民革中央之邀,参加了关于改正我祖父被错划右派问题的座谈会。同时还有其他几位有关人士的家属,也参加了座谈会。其中有黄绍竑、陈铭枢两位先辈的遗属。在这以前,我也曾多次非正式地听到有关这方面的消息,但总是只闻雷声响,不见雨下来。长此以往,只得抱以翘首待望的态度了。现在总算有了落雨的征兆。我想在久旱少雨的土地上,农人在阵阵的雷声中,等待甘霖将来的心情,也许就是这样的吧!我马上告诉了在美国的亲友,其中有自小从台湾到美国读书,尔后就在这里做事的堂兄、堂姐。他们不大知道1957年历史背景的详情,不过,对于那时因为祖父说了些什么话,就被撤职的事,都是心中有数的。所以,在听到这一消息后,都是很庆幸的。
就在好几天前,我叔父从北京挂来越洋电话,说是为祖父改正的事已正式公布。当时我小姑姑夫妇,携即将进大学的表妹,来华盛顿度假,还有从香港来度暑假的堂弟,以及在美的其他堂兄姐妹,正在一起共进午餐,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兴奋。堂弟马上离座去开了香槟酒,为每个人斟满,大家干了杯。雷声过后的甘霖终于从天而降了!
18年前,祖父因心肌梗死症在睡梦中离开了我们。那时许多友人就说祖父是有福气的,祖父是无疾而终。而我们作为家人,当然总是希望老人能和我们一起多生活一些岁月。对亲友们的话,我都不以为然,权当做一种安慰之词。可是,在10年的文化革命中,所见所闻,使我又时常为祖父能在那时过世而感到欣慰。我重新以以为然的态度来对待过去那些安慰之词了。不是吗,对于年过古稀的祖父来说,能否熬过文化革命这一关,恐怕答案只有一个——凶多吉少。在文化革命中,祖父的生前老友,有的就不是病故在病榻上,也没有任何亲人侍奉在身旁。他们有的是在劫难中离开人世,有的是亲手了却自己的风烛残年。想起这些惨淡的情景,再把祖父病逝后的情况与之相比较,我心中就油然产生了一种幸运之感了。1962年祖父在睡梦中突然咳嗽了两声,祖母上前呼唤他时,他就再没有任何反应了。我们通知了有关组织后,祖父生前的许多老友故交,都赶到遗体旁做最后的致意。紧接着,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召开了会议,做出了摘帽和治丧的决定,且由陈毅副总理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又根据我们家属的意见,治丧活动地点就设在家里。在这之前,是没有这种先例的。敬爱的周总理和彭真副委员长,都亲自到家里吊唁。我记得周总理当时对家属讲,龙先生有三功,对民主革命有功,反蒋有功,抗日有功。在我的记忆中,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人士中,唯有祖父一人,才享有了在病逝后所得到的这些殊荣。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祖父是历史的幸运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中央及时的正确处理,这是我们家属最感谢的。
现在,雷声听到了,甘霖也见了。生者为快,逝者为安。希望这甘霖将成为及时之霖,让所有翘首待望的人都能听到它,看到它,得到它。
龙保福
八月二十三日
于华盛顿
龙云是前民革中央副主席,1958年1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6月病逝。民革中央于今年6月对其错划右派问题作了改正。本报8月19日四版刊登了《龙云被错划右派问题得到改正》的消息。龙云先生的居住在大洋彼岸的孙子龙保福听到这一消息后,给本报编辑部写了这封信,现在刊登在这里。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