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志在灭鼠为人民——记农民灭鼠专家赵生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04
第2版()
专栏:通讯

志在灭鼠为人民
——记农民灭鼠专家赵生成
本报记者 马明
昔日老鼠横行成灾的山西省天镇县南河堡公社,如今已经变为无鼠害公社,从前那种小麦、高粱、谷子成片被毁得断垄缺苗的现象看不见了。一位远道专程来访的同志,带着干粮,从日出到黄昏,走遍这里的田野,也没找出一点黄鼠的踪迹。南河堡公社的这种变化,是农民灭鼠专家赵生成带动社员坚持长期灭鼠斗争结下的硕果。
共产党员赵生成,今年四十岁,是南河堡公社农科站的副站长。他从小就看够了庄稼被黄鼠糟害后的惨状,恨不得一下子把黄鼠消灭光。从1960年开始,他利用劳动空隙时间,跑遍田间地头,用锹刨、水灌鼠洞,细心观察黄鼠的行踪,摸索黄鼠的习性和活动规律。在上级派来的植保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在党支部的支持、鼓励下,他经过反复、长期实践,终于对黄鼠的繁殖、冬眠、栖息地、洞道、食性以及如何识别公母鼠龄等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还在家里精心喂养过30多只黄鼠,解剖过各种各样的老鼠,并且把自己掌握的有关黄鼠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防治办法的第一手材料,编成200多句顺口溜。例如:
“气温上升活动多,刮风下雨回老窝。
越是天热跑的欢,如有动静往窝钻。
若用铁锹马上挖,它很狡猾把洞封。
灭鼠要找有效洞,不能随便去瞎碰。
细心观察要认真,有假有真难分清。
真洞有孔外有土,决定真假它为主。
跟踪追击用锹挖,很有把握消灭它。”
这些顺口溜,已经在他到过的山西、内蒙和河北等省、区的50多个县广为传播。
赵生成灭鼠有一股韧劲和狠劲。1972年5月2日下午,他一连捕杀几只黄鼠,奔跑得肚饿体乏,真有点支持不住了。当他在回家路上又发现一只大黄鼠时,立即忘了饥饿疲乏,猛追上去。黄鼠钻了洞,他就堵住洞口,从旁边拚命挖掘,终于逮住这只大母鼠,并用一条棉线绳穿住它的鼻子。但是,不小心黄鼠又跑掉了。这天夜里,他没睡好,老想它可能逃到哪去?第二天上午,他沿着天镇至阳高的铁路线搜索,在四里半外发现了黄鼠活动的痕迹,便从远处挑水灌鼠洞,果然捉到了那只鼻上带棉线绳的大母鼠。从此,他悟出一个新道理:“黄鼠有迁移习性,惊惶过度会舍窝不顾,长途奔跑到别处居住。”
“土法上马,人工捕打,工具简便,收效很大”。这是赵生成对他采用的几种灭鼠方法的概括。他常用的灭鼠方法,有大喊猛追法,即在田野发现黄鼠(特别是当年幼鼠)后,便大喊大叫,穷追猛赶,弄得它惊慌失措,顾不得回洞,追上后立即消灭。有时大喊猛追后,黄鼠进入临时洞避难,他就用钩针灭鼠法,即用一根一米长的六号钢筋制作的钩针,使劲往洞里一捅一拉,就把黄鼠刺死拉出来了。他还有两种巧妙的灭鼠方法,一是“口技鸣叫引鼠法”:黄鼠发情交配盛期,公鼠母鼠往往相互追逐,怪叫乱跑。熟悉鼠叫声的赵生成便隐蔽起来,用手指捏住下嘴唇,使劲吸气发出“吱”、“吱”的叫声,听到公鼠叫,就学母鼠叫,听到母鼠叫,就学公鼠叫,受骗出来寻找“配偶”的黄鼠,就被他一个个消灭。二是以鼠灭鼠法:1977年12月,他在鼠害严重的顾家湾大队猪场饲料室里捕捉了三只家鼠,在它们的肛门内先塞进食盐一小块,再塞进黄豆一粒,用小针细线把肛门缝住后再放掉。不久,盐块溶化,黄豆膨胀,这三只家鼠发疯似的乱窜,到处追寻其它家鼠撕咬。他两次用这种办法灭鼠43只。
赵生成最近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从现在起,他要着手把灭鼠的体会要领,全部编写成顺口溜;要培训一批批灭鼠技术骨干,扩大灭鼠活动的范围,和群众一起夺取灭鼠斗争的新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