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他们为什么能在智力竞赛中得奖——北京市中学生智力竞赛情况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04
第3版()
专栏:

他们为什么能在智力竞赛中得奖
——北京市中学生智力竞赛情况分析
编者按:这份调查报告以大量的事实说明:好的课外读物对孩子的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家长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研究如何向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各方面的教育,以便使他们健康成长。
去年暑假,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北京市中学生智力竞赛中,一○一中、和平街一中和二十六中三所学校获得了团体优胜。我们同这三校的领导、部分教师以及参加竞赛的19位同学进行了座谈。
一、从小就阅读各种课外书报。
“你们能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主要原因是什么?”“看课外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叶海翔同学是一○一中竞赛时的主要得分手。他说:“在答题中,有一题问:糖怎样才能点着?我在《130个科学游戏》中看过,所以答对了。还有一题问:抹香鲸吃乌贼,逆戟鲸吃小鱼虾,蓝鲸吃海豚对不对?这道题的答案是我在《海洋的秘密》上看到的。还有一题要求背诵陆游的《示儿》,我看过《陆游的故事》,所以,一口气就背了出来。”他说,《少年百科丛书》和《我们爱科学》对他帮助最大。
据统计,19位同学每人经常阅读报刊在7种以上,读过的书都有近百本,其中,单《少年百科丛书》就有十几种,包括《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太阳元素的发现》、《浮力的故事》、《叶绿花红》、《飞向星星》、《数学万花筒》等等。他们阅读课外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多,二是广。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外语、音乐、美术、常识无所不包。有的甚至还读了一些内容较深的书,如《天体运行论》、
《艺术哲学》等等。
这些同学启蒙教育的时间比较早,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也比较早。大部分同学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看文艺读物,三年级看科普读物。看得最早的,二年级就读科普杂志《我们爱科学》了。未参加竞赛的同学,大多数是小学三年级才开始看文艺书,看科普读物则更晚。
读那么多课外书会不会影响学习?同学们的回答是:“不会。”“看课外书对学习有促进。”二十六中的贾在申说:“我上小学时,作业多,又贪玩,功课时常不及格,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后来,读了《爱迪生》,我认识到:学习并不难,只要艰苦努力,一定能达到目的。从此,便下决心做一个知识丰富的人。我连续读了二十本《十万个为什么》,虽不能看懂全部内容,却培养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天长日久,知识面广了,思路开阔了,课堂上讲的内容也容易理解了,学习成绩就慢慢赶了上来。”
二、这些学生思想活跃,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调查中我们感到,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头脑灵活,思想活跃。这与一些片面追求分数的同学成了鲜明的对比。思想活跃的一个表现是思路清楚。我们当场出了一道逻辑推理题让他们解答,他们很快就算出来了,方法也正确。
三、注重全面发展。
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普遍不错。初一的期末成绩是:19名同学中有12名评为三好学生。他们的数学、外语成绩都是优,生物、语文等科也是优。据老师介绍,这些同学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班里或学校里的尖子。他们不愿意搞题海战术,不是“书呆子”。他们首先保证完成作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课外书籍。他们都有广泛的爱好,普遍都喜欢乒乓球、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棋类等体育活动。有的还参加生物小组,有的制作航空、舰船模型和望远镜,有的喜欢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等。我们调查的19位同学共报了26项喜爱的课余活动,充分说明:这些孩子都是注意全面发展的。
陈效师 边东子 汤振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