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寄语关心我的同志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04
第4版()
专栏:

寄语关心我的同志们
苏州丝绸印染厂 杜芸芸
《工人日报》就我捐献遗产的事开展《怎样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思想讨论以来,我又收到几百封读者来信。绝大多数同志在来信中对我捐献遗产的行动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少数同志在来信中问我:你为什么要捐献遗产?是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你不觉得有了钱就有幸福吗?等等。在这里,我想和关心我的同志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五岁时,被上海的姑妈收为养女。“文化大革命”中,姑妈病逝,我便成了孤儿,只好回苏州寄居在亲戚家中。十四岁时,我能干活了,就给人家刷马桶、剥蜜枣核、敲松子;给旅馆洗衣服、被单等。用自己的劳动所得维持生活,交学费。1977年,在我插队期间,一位亲戚特地从上海赶来,要我出面向政府讨还养母留下的遗产。我不愿意这样做,我告诉她:“遗产如何处理应由国家按政策安排,我决不出头去要。”不料这位亲戚大怒,骂我没良心。后来上海有关部门落实政策,先发给我5,000元,我把这笔钱用来还债和支援一些生活困难的亲戚、朋友。这位亲戚听到这个消息又找上门来向我要钱,把我房里的东西洗劫一空,连根竹筷都没有留下。真没想到,金钱把有些人弄得这么冷酷无情!
我是在新社会长大的,从我上学那天起,老师就教育我热爱祖国、热爱党,要做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处处关心我、照顾我。天凉了,有人给我送来棉袄、被套;天热了,有人送给我凉鞋、花裙……;逢年过节,老师、同学纷纷拉我到他们家去吃团年饭。我在电器厂学徒时,师傅们手把手地教我技术,有十几位老师傅轮流带好菜给我吃。我下乡时,别人有爹妈准备行装,我的全部生活用品——从脸盆、热水瓶到茶缸、解放鞋……都是师傅们准备的。临走的那天,张师傅还特地请假赶来为我送行,一再叮嘱我:“小杜,下乡要好好劳动,多做贡献!”我含泪点头,默记在心。
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我看到两种人:一种人就象我那位亲戚那样,为了钱,他们六亲不认,不择手段;另一种人——我遇到的更多的好同志,他们虽与我非亲非故,却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乐于助人的高尚的心。是他们,是祖国和集体把我这个孤儿抚育成人,教育我应该怎样去对待生活。祖国才是我真正的母亲啊!
去年3月份,当上海静安区法院通知我是养母遗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时,我就考虑:这笔遗产如果留给个人,无非是用于个人生活享受,现在我们的国家还比较穷,四化建设需要资金,应该献给国家为人民造福。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向法院表示:我不想当不劳而获的人,我还年轻,能劳动,我要把遗产献给国家。
有位读者来信问我:“你献出十万元遗产不觉得是丢弃了幸福生活吗?”有位大学生来信说:“如果我有十万元遗产,我早退学了,钱往银行里一存,靠利息可以游遍全国的名山大川。而你上缴了这笔巨款,每天还要去上班,过那种单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还有一位同志说:“我要是有了这笔遗产,可以选择一个理想的对象,盖个小洋房,虽然没得到你那样的荣誉,但得了实惠。”我回信告诉他们,我不羡慕他们讲的那种物质享受,不贪求他们说的那种“实惠”。金钱,买不到“理想”的对象,也买不来真正的幸福。我的经历告诉我,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从十四岁开始自食其力,十八岁到农村插队,尽管日子艰难一些,但并没有感到不幸福。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由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放弃了理想、信仰、事业。这样的人,即便是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某种“实惠”,但他们的心灵却只能是空虚的。说心里话,这样的“幸福”我不稀罕。我在农村、在知青厂时,和周围的一些伙伴们在一起生活,尽管也有不愉快的时候,但我们心中却有一盏生活的明灯。我感到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很温暖、很充实。捐献遗产以后,党和人民给予我热情支持和关怀,给了我很高的荣誉。苏州市委、苏州丝绸公司和厂领导去年年底专程到厂里来看我,并转告中央负责同志和省委负责同志对我的慰问。最近,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章瑞英同志也来看望我,并给了我很多鼓励。这些,对我都是莫大的鞭策!当领导上发现我和三男结婚住房有困难时,还特地召开了会议,由有关部门分配给我一套住房。我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使我这个孤儿有了自己的家。
当《工人日报》披露了我上缴十万元遗产受到一些人讽刺、非难的消息以后,许多群众来信鼓励我,希望我不要苦恼,希望我更坚强些,准备迎接新的考验。驻新疆库尔勒的一位边防战士来信鼓励我说:“您上缴遗产以后,可能会有人说您不懂得生活,不会生活。我说他们想错了,您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光荣的,也是最懂得生活的。”看了这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来信,更使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祖国的前途充满希望。我深感自己对祖国的贡献太少了。
我虽然做了一件有益于国家的事,但这毕竟是过去的事了。过去的事不能代表今天和明天。今后,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争取对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我衷心感谢同志们对我的关怀和鼓励!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努力奋斗吧!
(江宗荣整理 原载4月3日《工人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