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谈实事求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06
第5版()
专栏:

谈实事求是
项南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最基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主席用中国语言概括起来,在党校的大门写了四个大字,叫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是对我党六十年斗争实践的精辟概括。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党的历史。什么时候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什么时候革命事业就获得顺利的发展;什么时候违反了这条路线,革命就会遭受挫折。
五十年代初期,我们党在农村工作上是很谨慎的。当时反复强调,搞农业集体化,一定要采取自愿互利的政策,采取逐步过渡的政策。先是变工组织,然后是互助组,初级社,直到高级社,强调对农民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强迫命令的办法。这些意见都是很正确的,实事求是的,因而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到1956年以后,我们的脑子发热了,一下子全国就高级合作化了。到了1958年,一说“人民公社好”,“一大二公”好,一下子全国又公社化了。这就不是什么实事求是、自愿互利、逐步过渡了。从那以后,一言堂的风气蔓延了,一个人说了的,别人就不能够有不同意见。嘴巴里讲“实事求是”,实际上是一阵风、一言堂、一刀切、一边倒。这个教训太大了。结果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了很大损失。
我们做工作,办刊物,办报纸,办一切事情,都要记住这个教训。切不可再搞一阵风、一言堂、一刀切、一边倒了。怎么办呢?就是要按照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办,按照三中全会的路线办,叫做“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并不容易。必须有勇气,不怕得罪人,不怕遭到别人的反对。现在,有的地方存在着一种怪现象,你不坚持实事求是,当个好好先生,也就是当个“老好人”,遇事不摇头也不点头,反而相安无事。如果你坚持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会有人找你的岔子,与你过不去。拿推行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来说,这是一项实事求是的重大政策,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政策,是符合广大农民心愿的重大措施。可是,有一段时间,不少同志就是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大力推行。甚至直到现在,有一些同志还是心里不踏实,还是心有余悸,还是把这个包产到户、包产到劳跟分田单干连在一起,把单干跟资本主义连在一起。总是胆战心惊,谈“包”色变,就怕滑到资本主义那里去。
其实这有什么可怕的?包产到户,包产到劳,不是单干。我们现在实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不是改变所有制。即使是单干,又怎么就是资本主义呢?我们过去那种吃大锅饭、搞大呼隆的做法,并不是真正“集体化”,倒有点象远古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那种搞法,不是共产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也还没有资格当资本主义,倒很象原始共产社会。在原始社会里,几百个人围一只鹿,一同追赶,一同吆喝,这只鹿被抓住了,今天就能饱餐一顿,抓不住,就只好饿肚子。这是多么落后的生产方式,多么落后的社会形态!我们如果欣赏这类大呼隆,那就把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拉回到远古时代去了。这不是前进,而是大大的后退。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讲过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经济。但是衡量一项经济政策、一种经营管理制度的正确与否,标准不在于哪个“本本”上有没有讲过,而在于是否适应生产力水平,能否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所以,只要它适应生产力的水平,有利于生产发展,能够富国利民,即使“本本”上没有讲过,即使有人反对非议,我们也应理直气壮地推行。这样做,才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是真正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办事。
要实事求是,非解放思想不可,非发扬民主不可。
我们说的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
必须看到,现在并不是解放思想过头了,不是民主发扬过头了,也不是对“左”的错误批判过头了。福建现在的情况仍然是思想解放不够,是民主发扬得不够,是“左”的流毒批判得不够。主要倾向在这里。
当然,这不是说,在一部分知识分子当中,在一部分青年当中,不存在企图摆脱党的领导、摆脱社会主义的轨道的倾向。但这不是所有知识分子普遍的倾向、主要的倾向,如果不是这么来看问题,那就不符合福建的现实状况。
列宁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大跃进”年代,我们干了许多劳民伤财和违背客观规律的蠢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搞一言堂,不走群众路线,听不进不同意见,甚至压制不同的意见,把说真话的当作“白旗”拔掉,把说假话、大话的作为“红旗”来树立,以致瞎指挥风、浮夸风、共产风愈演愈烈。所以,要实事求是,就一定不能自以为是,就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
如何根据福建本省的具体情况,制定福建经济发展的方针,这是衡量我们是不是按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精神办事很重要的一个标志。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本省的省情。福建每人平均收入比全国低四分之一,而人口增长率却比全国高四分之一,这一低一高,福建还能不落后!由于福建地处前线,三十多年来,国家在福建没有建设几个象样的骨干项目,福建能有什么分量?从这个意义来说,不量力而行,要求过急,超过客观许可的条件,我们就有可能重犯“大跃进”年代的错误。
不过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正因为福建落后,就是搞了那么一点造纸工业、制糖工业、制茶工业,还有点手工业、漆器、石雕之类,虽然也有一点钢铁厂、化工厂、机械厂,但是毕竟没有多少重工业。全国进行经济调整,要搞关、停、并、转,我们省里如果不加分析地也跟着关、停、并、转,照搬照套,那就不是实事求是,那就可能把事情搞坏。
根据福建的情况,主要是联合、改造、合并、转产,叫“联、改、并、转”。福建经济要加快发展,倒应该搞点重工业。光靠几个石雕、几吨糖、几箱茶叶,福建是不能富起来的。福建应该抓住时机,大胆利用外资,建设几百万吨的炼油厂,几百万吨的水泥厂,要搞森林化工,搞工程塑料厂,搞高级玻璃厂,搞几个中密度纤维板厂,还要搞几十万、一百几十万千瓦的水电站。要集中力量把机场修好,把码头修好,把铁路改造好,把通讯设备搞好。当然,我们也还得搞轻工业。有的同志建议,在十年之内,搞它个“三个一百万”。就是一百万吨糖,一百万担茶,一百万箱香烟。这样,我们的财政经济就比较活了。
如果上面这些设想实现了,福建经济就搞上去了,就业、社会风气等等问题相对地都能解决。在这么一个经济基础上,再加上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走私贩私、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封建迷信等一切歪风歪气敢抓敢管,那么,五十年代初期我们党那种高大的形象就会重新出现。广大人民就会看到并且确信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
让我们都来学会实事求是吧,无论如何不要再搞一刀切、一言堂、一阵风、一边倒了。我们要把理论界的学术讨论空气搞得很浓,很活跃,要把理论研究跟福建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我们的理论工作者要尽可能地回答福建经济建设中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逐渐找出一条适合我省经济发展的路子。
(摘自《福建论坛》1982年第1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