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带行——访赞比亚铜矿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4-07
第6版()
专栏:赞比亚通讯

铜带行
——访赞比亚铜矿区
新华社记者 夏泽 本报记者 李红
从卢萨卡往北行320公里,即进入著名的中非“铜带”地区,它蜿蜒起伏,绵亘于赞比亚和扎伊尔的边界线上。属于赞比亚的铜矿带长220公里,宽65公里。已探明的铜矿石总藏量为9亿吨,年产铜约60万吨。
铜带之行,我们得到的印象是:赞比亚铜矿藏量大,品位高,潜力大,生产机械化程度高。
钦戈拉分局矿区的恩昌加露天矿,据说是世界上第二个最大的露天铜矿,仅次于智利的丘基卡马塔露天矿。矿藏量近1亿吨,含铜量为3. 3%。年产25万到30万吨铜。
这个矿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巨型的载重汽车在矿场上来往不断。一辆载重量达200吨的汽车经过身旁时,震耳欲聋,气浪袭人,脚下也在抖动。
我们参观了炼铜、炼钴和新建炼钴厂的工地。赞比亚基本上采用火法炼铜,铜的纯度高达99.98%,得到国际市场的好评,并在价格上给以额外补贴。赞比亚铜矿,除恩昌加矿区是氧化铜外,其它多是硫化铜。赞比亚铜矿属富矿,平均含铜量为3%到4%,而世界铜矿平均含铜量为1 .5%。
赞比亚的钴和铜共生,每年还提炼出钴约3,000吨,产量次于扎伊尔,居世界第二位。
罗卡纳炼钴厂,采用焙烧、浸出、净化和电解精炼的工艺流程,每天可炼出4吨含量为99. 6%的电解钴。除现有的罗卡纳和谦比西炼钴厂外,赞比亚还在兴建一座炼钴厂。目前,新厂基本建成,主要机器已安装就绪,将于今年4月投产,年产量将为2,500吨。加上两座老厂的产量,赞比亚可年产6,000多吨钴,是现在产量的两倍。
钦戈拉尾矿处理厂,是综合利用资源的一个典型。厂负责人说,过去作为废物处理的尾矿还含有0.8%左右的铜,相当于有些产铜国开采矿石的平均品位。从尾矿中提炼铜的成本仅是国际市场铜价的三分之一,因此,这家尾矿处理厂总能保持两倍左右的利润。这个厂从1974年投产以来,已为国家提供了48万吨铜。
铜带在赞比亚是创造财富最多的地区,为国家提供约95%的外汇收入。这样高比例的外汇收入左右着赞比亚的国计民生。
铜带是全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区。这里的6万矿工,占全国产业工人的20%。
铜带是城市化最明显的地区。全国包括首都在内的5大城市,就有4个在铜矿区。在铜带采访,整天不是在一片灰蒙蒙的露天矿里跑来跑去,就是在又黑又潮的地下坑道里爬上爬下,感到非常劳累。薄暮,乘车进入市区,绿树、鲜花、草坪、喷泉,一一映入眼帘,耳目顿时一新。
铜带之行,使我们对赞比亚以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逐步减少对铜的依赖的意义理解更为具体。赞比亚经济的兴衰,决定于铜价的起落,而铜价的起落,常受国际上多种因素的影响。赞比亚政府为了改变靠铜为生的单一经济,正在向以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转移作准备。去年,围绕这个经济重点转移的课题,在总理的主持下,举行了3次全国性的经济讨论会。赞比亚要实现经济重点的转移,减少对铜业的依赖,是有不少有利条件的。(附图片)
图为赞比亚一炼铜车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