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一次难忘的会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04
第3版()
专栏:学校生活

一次难忘的会见
云南民族学院 李承祖(白族)
如果一个曾经见过高尔基、罗曼罗兰和鲁迅的老作家,忽然主动提出来想见一个文学青年的面,这个青年的心情将是怎样的呢?每当我想起那件事,心底总会漾起一股异样的滋味……
3月的一天,几个同学兴奋地对我说:“戈宝权老先生到学校看你来了!昨天来的!就是北京的那位翻译家戈宝权呀!”起初我不相信,到后来搞清楚同学们并非开玩笑以后,我不能平静了。一个全国作协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著名研究员,竟关心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这怎能不让人心情激动呢?
原来,戈老是到昆明开会和讲学的。这期间,他在一本我们学院编的学生论文选中,看到了我写的一篇评论普希金抒情诗的论文,于是即兴前来我校参观,向陪同的老师表示了想见见我的意思。我当时竟不在校,而戈老第二天就要返回北京,今后想再听听他的指教就太难了。我决定立即去拜望戈老。
赶到戈老下榻的旅馆,已是晚上八点多钟。来时匆匆,此刻我却犹豫起来:戈老七十高龄,次日又要赶路,我冒昧来访,会不会影响他的休息?然而,想到这样的机会将难以复来,我终于鼓起勇气,推开了戈老的房门。
随着我的询问声,戈老起身把我让进了房间。当我告诉他,我是云南民族学院的学生时,戈老非常热情地请我坐到沙发上,从衣袋里掏出一本通讯录迅速地翻着,念出了我的名字。我的心顿时热起来,这个通晓好几国文字的白发苍苍的老作家,却这样关心、记挂着一个咿呀学步的陌生年青人。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了。
戈老看出了我不平静的心情,于是,关切地询问起我们学院的情况和我的情况。我一一回答着,立刻感到轻松了。戈老谈到了我的论文,热情肯定了我的探索,指出了我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鼓励我继续钻研。当他知道我是白族时,谈得更高兴了。他鼓励我要提高民族自信心,深入研究一些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趁年轻多学知识。
戈老继承鲁迅等人的业绩,系统地研究翻译了大批外国文学作品,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戈老始终不愿提到自己。直到我表示了极想知道他创作近况的愿望,他才十分谦虚地介绍了他正在编译的《普希金优秀抒情诗一百首》等书的情况。只顾谈话,我竟忘了时间。看到戈老的床上堆满了提包什物,才记起第二天他还要踏上千里归途。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告别了戈老,戈老把我送出门外,我紧紧握住戈老的手向他道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