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选拔中青年干部的几个认识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5-04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选拔中青年干部的几个认识问题
刘革文
大批选拔中青年干部,妥善进行新老干部的交替,这是我们党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的事业就难乎为继,四化建设就不能顺利进行。
不过,在全党范围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同志总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把大批中青年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条件似乎不成熟。也有人觉得,选拔中青年干部固然需要,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摆得平。有些同志担心,中青年干部担任领导工作,能不能压得住台。还有些同志顾虑,选拔的中青年干部,如果实践证明不称职、不合适,上去又下不来,怎么办?凡此种种,都有取得统一认识的必要。
其实,所谓条件成熟不成熟,无非是两条,一看是否需要,一看是否可能。革命事业亟需大批中青年干部,逐步从老干部手里接好班,这一点已毋庸置疑。现在的问题是,这种需要有没有可能满足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经过三中全会以来卓有成效的工作,党在指导思想方面拨乱反正的任务已经完成,党的思想、政治、组织状况大为改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大为巩固,这就为我们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经过建国三十多年来的工作和斗争,一批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已经或正在成熟起来。他们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政治上坚强,专业知识比较丰富,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充沛的工作精力,完全有条件担负各种领导工作,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所谓“摆不平”,无非是说,在选拔中青年干部的时候,由于一些同志在政治品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以及资历、年龄等等方面都相差不多,选拔这个没有选拔那个,容易引起一些矛盾。
这种情况当然是存在的。然而,在选拔干部的问题上,也不能搞平均主义。按照一些人的想法,同一辈的人只能一刀切,要上一齐上,否则谁也不能上,似乎只有这样才叫做“摆得平”。显然,这种认识既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没顾及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事物发展是不平衡的。同一辈人中间,总会有那么一些冒尖的佼佼者。我们就是要把这些人选拔出来,让他们担负起领导责任。同辈人领导同辈人,乃至领导上辈人,任何时候都不可避免。每个同志都应该为这批同志走上领导岗位而高兴,因为这正表明我们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我们的年轻一代是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认识到这一点,并热诚支持新的领导人的工作,这正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表现。当然,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的中青年同志当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这也不必大惊小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苛求。这里的关键是,要照顾大局,以革命事业为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摆不平”的想法是不难消除的。
担心中青年干部担任领导工作压不住台,不是毫无道理。有些中青年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由于各种原因,暂时压不住台的情况总是有的。这里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是这些同志刚刚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对于情况、工作还不大熟悉,在群众中也还没有树立起威信;二是在少数人当中,还存在着一些疑虑,因而不免给这些同志的工作带来一些困难。解决这个压不住台的问题,主要依靠这些同志自己的实践。就是说,要用他们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优良作风,打消一些人的疑虑,在群众中逐步树立起威信。同时,也需要老同志主动帮助他们压台,一方面帮助他们尽快地熟悉情况,做好工作,一方面多做一些思想工作,帮助一些人正确地对待新提拔的年轻干部。无论在职的老同志,还是退居二线的老同志,都应以此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
在选拔中青年干部的时候,应当采取严肃慎重的态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力求选得准,选得好。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些被选拔到领导岗位上的干部,实践证明并不那么称职,有的甚至完全选错了。这种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但是,这也没有什么可怕。为了更好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已经着手并且将要继续进行干部制度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对干部的考核、奖惩、监督、任免,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规定领导干部的任职期限,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我们的各级领导班子,总是由一批优秀的称职的干部组成,改变那种当了领导干部就可以永远当下去,上去就下不来的不合理的状况。选拔干部的时候力求准确,一旦发现选错了,就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把那些不称职的干部及时撤换下来,以免贻误我们的工作。
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选拔中青年干部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因而,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同志,都是需要很好考虑的。早在1956年,胡耀邦同志曾经说过一段话:“我们的老同志应该有这种觉悟,就是事情总是要靠青年人来办的,现在也许还看得不大明显,十年、二十年以后就很明显了。二十年以后,现在的一些少先队员,也许也作了比较负责的工作了。这不能生气,没有必要,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自己的历史任务,走入了自己新的阶段——老年人的阶段。我们懂得了这一点,就叫做开明。我们要培养青年人懂得尊敬长者。但是老年人也要懂得爱护青年人。……这不是个人问题,懂得这一点也可以说是一种觉悟,是社会主义觉悟。”(《作战斗的号角和喉舌》)这段话讲过二十多年了,今天读来仍然很有教益。如果说,当年对老同志提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的话,那么,现在强调这一点就显得更为现实、更为必要了。毫无疑问,我们广大的老干部确实是有这种觉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