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模范工人家属白清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08-07
第5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模范工人家属白清娥
她说:“我不能忘本,应尽量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去秋今夏,她卖给国家两万多斤粮食,认购国库券一千元
今年6月25日,中央一位负责同志在山西省襄垣县视察工作时,特地访问了夏店公社桥头大队工人家属白清娥,赞扬她“贡献不少,贡献不小”。
白清娥今年45岁,是一位朴朴实实的农村妇女,男人在长治钢铁厂当工人,家里只有19岁的女儿和9岁的儿子。去年队里实行联产到劳责任制后,她和女儿承包了28.6亩责任田,秋后夺得人们意想不到的大丰收:平均亩产达到828斤,总产23,450斤。她丰收不忘国家,完成队里分配的12,340斤交粮任务以后,超卖余粮7,700斤。售粮所得加上其他收入,去年全家共收入2,528元,人均842元。今夏小麦丰收,她种的3亩3分小麦,实产2,000斤,又把一半卖给了国家,超过征购任务一倍半。
白清娥母女俩为夺丰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浇地是一项苦营生,妇女一般不干这种脱鞋挽袖的活计,白清娥却偏偏在浇地上比别人多下功夫。她泥里来水里去,高处挖沟,低处堵截,一株苗也不放过。去年夏季干旱,用水紧张,白天浇地人多,她们就连夜浇。去年,她承包的地全部浇了二遍,锄了三遍,上了追肥。一年多来,白清娥母女到底流了多少汗水?有人说:“二万斤粮食的颗粒多,恐怕还没有她们滴到地里的汗珠多。”
白清娥为什么要出这么大的力,愿受这么大的累呢?是家庭经济困难吗?不是。她男人每月收入70多元。另外,她三哥当工程师,常常给她寄钱,她有条件坐享清福。那么,是她一味“向钱看”吗?更不是。去年有人看到她院子里堆满粮食,要用拖拉机帮她拉出去卖高价,被她一口拒绝。白清娥辛勤劳动有自己的目的。她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好吃赖做没意思,共产党帮助我一家翻身,我不能忘本,应尽量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咱是农民,就应种好地,多打粮,卖给国家。”白清娥有了钱,母女俩仍然衣着朴素,家里只有一只马蹄表。她今年本想给女儿和自己制几身好衣服,买一块200多元的手表,但一听说国家财政困难,就紧缩开支,买了1,000元国库券。 傅国太 苗瑾 谷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